位置:首页 >家园共育 >家长之家

幸福·经验·幼儿园课程系列(1)——幼儿园课程应抛弃“竞争观”

发表日期:2012年08月28日     浏览:1903 次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虞永平)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个口号,一方面让很多人意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却将成千上万的幼儿卷入了人为的竞争中。今天的幼儿园课程或多或少受到竞争观的影响,幼儿园课程被“特色化”了,幼儿园课程超载了,幼儿园课程丢弃了本质。知识化、学科化的趋势加剧了,连教师间的竞赛也成了给幼儿上课的竞赛。幼儿园课程演变成成人应该教给幼儿的知识。

   幼儿的世界是美好的世界,幼儿需要的不是竞争,而是一个能得到积极支持的学习环境,这个环境中必须有优质的、敬业的、不为自己生计担忧的教师,有充裕的活动空间和材料,充满爱的气息。过早把幼儿带入竞争中,幼儿就会失去安全感甚至幸福感,就可能对学习产生厌倦之情,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可能被扭曲,幼儿难以产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一个国家来说,最重要的竞争力就在于未来一代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幼儿远离竞争是解放幼儿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认为,幼儿最需要的不是竞争,而是幸福,最应该让幼儿拥有的也是幸福。幸福的幼儿才能成为未来有竞争力的社会成员。幸福不只是高兴,幸福是愉快和充实,所谓充实就是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做具有适度挑战性的、需要思维和情感参与的事。幼儿的幸福就是指在一个充满支持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幼儿的需要、兴趣被充分关注,他们的天性被充分关注,他们的学习特点和规律被充分关注,他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学习,能将思考与行动结合起来。

   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应该沿着让幼儿幸福的思路展开。在幼儿园课程中,要处处充满学习主体的意识,时时体现对学习主体的关怀,事事都为学习主体。幼儿园课程要让幼儿做有意义的事。

   首先,这意味着幼儿的学习是行动性的,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不是简单的听和看。幼儿园课程的核心是幼儿的经验,经验的获得有赖于幼儿主体性的发挥,有赖于幼儿的体验和感受,有赖于幼儿动用多种感官与客观世界及自己的心灵发生相互作用,有赖于幼儿思维的参与。

   其次,这意味着幼儿园课程要满足幼儿的需要;要使幼儿所做的事能感动幼儿自己,让幼儿投入、专注、流连忘返;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所谓有意义,其核心是要能满足幼儿生命(身体、心灵)成长的需要,有效促进他们的全面和谐发展。当然,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对国家和民族来说也是无穷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