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13年05月28日 浏览:1498 次
贫血在儿童时期较常见,多为饮食不当营养失衡导致的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是由于铁摄入量不足、吸收量减少、需要量增加、铁利用障碍或丢失过多所至。形态学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一般表现为:开始常有烦躁不安或精神不振,不爱活动,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注意力不集中;食欲减退,皮肤粘膜变得苍白,以口唇、口腔粘膜、甲床和手掌最为明显。学龄前和学龄儿童此时可自述疲乏无力。严重者出现肝脾肿大等。幼儿园常见的贫血儿童多为轻度,症状不明显,常在体检时发现。
贫血分度
根据血红蛋白减少的程度,医学上将贫血分为轻、中、重和极重四度:
轻度:血红蛋白在90 ~ 120 g/L (6岁以上),90 ~ 110 g/L (6岁以下)
中度:血红蛋白在60 ~ 90 g/L
重度:血红蛋白在30 ~ 60 g/L
极重度:血红蛋白低于30 g/L
生活指导
一、日常饮食:增加摄入含铁丰富和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
1)富含铁的食物:鸡肝、猪肝、牛羊肾脏、瘦肉、蛋黄、海带、黑芝麻、芝麻酱、黑木耳、黄豆、蘑菇、红糖、油菜、芹菜等。因动物性食物的铁的吸收率较好,故补铁首选动物性食物;
2)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新鲜的水果和绿色蔬菜,如酸枣、杏、橘子、山楂、葡萄、西红柿、苦瓜、青柿椒、生菜、青笋等。维生素C有参与造血、促进铁吸收利用的功能。
3)另外还需适当补充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蛋类、乳类、鱼类、瘦肉类、虾及豆类等。
4) 富含铜的食物:铜的生理功能是参与造血,铜缺乏也能引起铁的吸收障碍和血红蛋白合成减少。
5)缺铁性贫血者则不宜饮茶,因为饮茶不利于人体对铁剂的吸收。
6)预防性饮食:每天至少吃一次“红”肉(瘦猪肉、牛肉),每周至少吃二到三次的动物肝脏和血。
二、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早睡早起,适当锻炼。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两点是人体造血系统最旺盛的时候,因此让孩子在晚上9点半上床,10点入睡,11点进入深度睡眠,有利于提高机体造血机能。
推荐几样家常的补血食物:
黑豆:我国古时向来认为吃豆有益,多数书上会介绍黑豆可以让人头发变黑,其实黑豆也可以生血。
胡萝卜:胡萝卜含有很高的维生素B、C,同时又含有一种特别的营养素-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对补血极有益,用胡萝卜煮汤,是很好的补血汤饮。
面筋:这是种民间食品。一般的素食馆、卤味摊都有供应,面筋的铁质含量相当丰富。而补血必须先补铁。
菠菜:这是最常见的蔬菜。也是有名的补血食物,菠菜内含有丰富的铁质胡萝卜素,所以菠菜可以算是补血蔬菜中的重要食物。
金针菜:金针菜含铁数量最大,比大家熟悉的菠菜高了20倍,铁质含量丰富,同时金针菜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1、C、蛋白质、脂肪及秋水仙醉碱等营养素。
龙眼肉:龙眼肉就是桂圆肉,除了含丰富的铁质外还含有维生素A、B和葡萄糖、蔗糖等。
萝卜干:萝卜干本所含的维生素B极为丰富,铁质含量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