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专家工作室 >室外环境工作室 >经验分享

浅谈幼儿园室外环境的教育意义

发表日期:2012年04月11日     浏览:2507 次

浅谈幼儿园室外环境的教育意义

(包仕梅 深圳市第十一幼儿园)

 

摘要:幼儿园的室外环境不仅潜移默化的引导着幼儿的发展,在幼儿园环境中还起到了优美幼儿园的作用,并与教育性、艺术性、灵活性、幼儿参与性紧密结合,幼儿园的外在环境不仅体现了本园的办园理念,还体现了幼儿园的文化氛围。合理的利用室外环境,给教育带来的不仅仅是开辟了一个更大的教育空间,同时给教育带来了更多的探索机会。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   发展    自主   互动   探索

 

《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显然环境对幼儿时期教育作用的意义如此重大,因此,幼儿园环境创设应建立在支持幼儿多方面发展的基础上。

一、支持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环境

环境这一教育因素的重要性,我们应抓住幼儿园环境中的有效资源,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幼儿是一个发展中的个体,在幼儿园室内外环境创设中则以幼儿为主题,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前提,为幼儿创设一个积极向上,有助于形成健康生活的情绪,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创设适宜幼儿身心健康,有助于幼儿充分自主活动的物质环境,建立宽松、愉悦、平等、尊重幼儿需求的人文环境,使幼儿在自主的活动过程中,满足生理和心理需要,激发其内驱力,达到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发展的目的。

首先,我们的室外环境要符合幼儿阶段的年龄特点,环境中的各种设施是安全的,让幼儿游戏的时候感觉到有安全感才会大胆、自主的参与游戏。如:幼儿园的大型玩具及各种器械的材料是无毒无味的;室外的各种设施设备是定期进行安检保证安全无隐患的,可以发动幼儿园的孩子一起参与去做安检工作,孩子的眼光很独特,看待安全问题更为认真细致;幼儿园的地板是具有可弹性的,可以让幼儿尽情奔跑跳跃的;幼儿的各种水电设备是安全的,园区内标志有绿色安全标志、各种指引标识等,以便为幼儿的安全操作提供指引。室外环境的格局是安全的,满足幼儿活动时的场地需求,在幼儿跑跳钻爬的时候不易造成意外事故,尽量避免不安全隐患给幼儿带来身心创伤。幼儿园内各场地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场地的特殊性、器械的特殊性等等情况进行功能划分,充分利用各场地,便于幼儿及老师户外活动中的游戏活动组织。幼儿园的各种运动器械应该按幼儿园的场地使用来分配,分散放置、集中管理在各种场地,便于幼儿在各个活动场地运动时便于取放,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及运动规则。运动场地的分配及器械的使用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求进行配置,如小班的孩子喜欢独立自主的玩游戏、中班幼儿开始尝试合作性游戏、大班幼儿更喜欢竞争性游戏,根据这些特点适宜的提供不同的器械,不同的场地。

其次,幼儿园室外环境是否遵循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幼儿阶段的幼儿身体各个感官处于发展中,室外环境需要给幼儿提供可以促进其各感官发展的环境,如:可观察的、可触摸的、可倾听的、可嗅觉的、可尝试的、有动态的也有静态的环境支持。幼儿园室外环境种植一些四季分明的植物,植物种类多,具有观赏美观性,又具有自然探索性,不仅促进幼儿对自然的审美及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给教育提供了一个更大的教育空间。室外环境中可开发种植区供班级种植观察,设置水池、独木桥、荡秋千、小石路、小土坡等原生态环境,促进环保、与大自然紧密结合。

最后,幼儿园的隐性环境对幼儿心理发展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起着尤为重要的引导要素,建立宽松、愉悦、平等、尊重支持的、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促使幼儿拥有积极、愉快、健康的心理状态发展。

二、支持幼儿认知及社会性发展的环境,促进幼儿与环境之间的互动

环境作为一个隐性的教育环境,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幼儿的认知发展跟其直接经验有着紧密关联,而最容易培养幼儿兴趣的也是最有效的认知,是让幼儿亲临其境到真实的实物互动中获取直接经验,而不是通过图片或说或听获取的间接经验,直接经验的获取是主动的,具有自主参与性自,而间接经验是被动的吸收,主动经验在幼儿的大脑记忆时间尤为最长,因此,真实的环境让幼儿获取直接经验,促使幼儿期认知发展,有促于幼儿的主动参与及自主学习的良好品质培养。

整个幼儿期都处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幼儿园的环境要为幼儿的语言服务,创设语言认知环境,幼儿园墙面的布置,对幼儿的教育意义很大,如墙面的一些标语、礼貌用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我们应抓住环境中的有效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幼儿期是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的关键时刻,园区内可有一个公共的阅读区,为家长与孩子,孩子与同伴,孩子与老师等之间一起阅读的机会,创设一个温馨、自主、合作、分享的阅读环境。

社会性发展,是幼儿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独立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理,从而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实现的。融入环境,自主的参与各种活动,给幼儿提供与环境的互动的更多机会,参与种植,参与园区内的某一片布置:如请幼儿参与收集可回收利用的物品来幼儿园建设某一角环境、请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幼儿园的环境绿化,邀请幼儿与家长一起种植盆栽等、邀请幼儿参与幼儿园环境卫生,让幼儿真正的感知自己是幼儿园的小主人,幼儿园就是我们的家,做幼儿园环境的小主人,培养环境服务我,我服务环境的意识。利用园内户外开辟出一片艺术区域,支持幼儿拥有相互之间欣赏的机会;支持并鼓励幼儿混龄游戏及交往,促进幼儿之间的交往能力及培养幼儿照顾及关爱他人的好品质等

幼儿园环境必须支持及鼓励幼儿小组和集体之间的互动及合作,增添幼儿的互动及与体验自然机会,如:户外的小组教学、户外写生等。户外的教学活动具有一种神秘的感觉,这种教学活动给室外环境增添了一分斑斓的色彩,课程与户外环境的结合,无疑也就是孩子身边的课程,同时也是把经验与真实环境相融合。让师幼亲近自然,融入自然,多了一份探索、多了一份感知,大自然让小朋友与老师都得到了放松,更利于师幼、幼幼之间的互动与沟通。

幼儿园环境教育必须基于幼儿的生活实践经验,以幼儿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环境和幼儿周围现实存在、正在发生着的环境问题作为主题。幼儿园环境教育以强调环境中美的事物与现象为主,使幼儿在自然之美的熏陶下和愉快的参与各项活动,充分体验。

三、支持幼儿创造性游戏及探索活动的环境

幼儿喜欢探索,是一个创造奇迹的个体,幼儿的环境要无偿的为幼儿提供可探索性的事物,真实,直观,允许幼儿、班级之间进行反复探索、反复研究的真实性事物,具有可操作性、可探索性。  如:探索植物的生长过程,种植萝卜,让幼儿了解萝卜的生长过程,参与萝卜的种植,观察发芽、通过施肥、除草、除虫等一系列辛苦的劳动之后体验收获的喜悦,从直接的参与过程中,探索萝卜结果是长在地里面的,体验参与的乐趣,最后食用自种的萝卜,了解萝卜的食用方法及食用部位等;幼儿自发探索的主题,教师引导幼儿提出困惑,根据困惑进行实物探索,如:树的主题,与幼儿一起探索树,不同的树不同的叶子,不同的树不同生长形态,树的年龄,树干的粗细等一系列室外环境探索活动。

幼儿园的室外环境不仅潜移默化的引导着幼儿的发展,在幼儿园环境中还起到了优美幼儿园的作用,并与教育性、艺术性、灵活性、幼儿参与性紧密结合, 幼儿园的外在环境不仅体现了本园的办园理念,还体现了幼儿园的文化氛围,以及教师良好的创新意识,对幼儿的教育发展起着引领的作用,共建一个适合幼儿发展的幼儿园环境,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