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专家工作室 >室外环境工作室 >经验分享

园本自主性角色游戏的组织与实施

发表日期:2013年06月10日     浏览:2481 次

 

园本自主性角色游戏的组织与实施

     (秦贝宁  深圳实验幼儿园)

摘要】前苏联教育家阿尔金称游戏为“儿童的心理维生素”,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可以有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通过游戏体验生活中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获得知、情、意、行等方面的良好发展。但目前,幼儿园因受场地、时间、课程等因素的影响,角色游戏开展得不够深入,孩子们玩得也不尽兴,怎样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让角色游戏发挥多重教育价值,我园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研究,在大班组开展了“角色游戏一条街”的活动,大力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孩子们的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地提高。

【关键词】大班;角色游戏;自主性;社会交往

 

一、问题的提出

《纲要》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方式,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角色游戏是幼儿最为喜欢、最容易接受并主动获得发展的一种活动,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能积极回忆已有的认知经验,在想象的环境里扮演角色,用语言和动作模拟真实生活,以游戏材料代替真实物品,从而锻炼了孩子开动脑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幼儿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但是,透视目前大部分幼儿园角色游戏开展的情况,我们会发现以下现象:

镜头一:在幼儿园小班阶段,角色游戏区是必备区域,大多数班级会开设娃娃家、医院等,孩子们参与程度高,在娃娃家玩得很热闹,但由于小班幼儿处于平行游戏阶段,受日常经验和交往能力的影响,游戏的主要内容多为重复操作、摆弄玩具,与同伴的交往较少,在老师引导下角色之间能够进行简单的互动。

镜头二:幼儿园中班阶段,角色游戏区一般会开设医院、超市、玩具店、理发店、餐厅等。由于场地限制,一般仅开设12个;又由于是在分区活动时间进行,动静区域难免会相互干扰,所以会经常听到老师“嘘嘘”的限制声,孩子们不敢大声交流,玩得不够尽兴。

镜头三:在幼儿园大班,角色游戏区基本处于可有可无状态,也是在分区活动时间进行,一个区域五六个人,互动较少,区域活动时间有限,时间一到,戛然而止,孩子们意犹未尽。

为了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确保充足的角色游戏活动时间,让每个孩子可以担任不同角色以获得不同体验,针对大班幼儿社会经验丰富,处于合作游戏阶段,善于模仿、富于创造、主观能动性强的年龄特点,我园在大班开展了大型自主性角色游戏的探索与尝试。

二、园本自主性角色游戏的组织形式

园本自主性角色游戏是指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各班同时开设若干个角色游戏主题,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游戏区域、自主分配角色、自主推动游戏进程,自我建构社会交往经验。

在实施过程中,我园选择每周五上午时间(确保两小时)、在户外一条长廊全面开展“角色游戏一条街”的活动,开设了美味批萨店、金色童年影楼、天天剧场、百花园小区、美羊羊理发店、休闲吧、爱心医院、风味餐厅、爱国银行、无敌赛车场、服装店等十二个区,老师及家长助教每人重点负责一个区域的创建、开展、推进工作,幼儿打破班级界限,自主选择承担角色任务,在角色扮演、社会交往中建构自我经验。

三、园本自主性角色游戏的实施策略

(一)游戏前的指导

1、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拓宽内容来源。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应,幼儿的生活经验越丰富,游戏的内容就越充实、越新颖。游戏开始之前,我们进行了“预热”,让家长带领孩子随机参观小区及社会上的一些场所:医院、银行、剧院、披萨店、麦当劳等,让孩子观察、了解里面工作人员的工作,在班级我们经常会运用谈话的形式分享孩子们的见闻,拓展孩子们的经验。

2、鼓励幼儿提出主题,与幼儿协商确定主题。

角色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游戏,其主题应来自于幼儿的兴趣点和需要,老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游戏的需要,启发幼儿游戏的动机,帮助幼儿学会确定主题。有了孩子的前期参观经验,我们展开“你想开什么店”的讨论,孩子们各抒己见,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了若干个游戏主题。然后,通过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确定主题。各班主题确定后,年级老师碰头再一次商榷主题,以避免班级之间不必要的重复,待游戏活动开展起来,孩子可以打破班级界限,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游戏区域担任自己喜欢的角色。

3、通过自荐和竞选的方式,指导幼儿选择和分配角色。

各个班级游戏主题确定了,我们与孩子讨论:你想去哪个区?你想做什么工作?如果你是经理,你打算怎么开这个店?小朋友自选区域后,各个游戏小组顺势产生了,谁当“经理”呢?小朋友们毛遂自荐,发表“竞聘演说”,然后小组举手表决,产生经理。在这模仿真实社会虚拟的情节中,孩子很认真地面对,自荐的勇气、民主的推选、观点的发表,竞争成败的成功感、挫折感,这些都是幼儿社会性发展不同忽视的一面。

接下来,我们引导“经理”考虑分工、设置岗位等问题,如果出现两个人竞选一个岗位的现象,就让孩子们采取猜拳轮流或其他员工举手表决的方式决定。角色分配好了,由“经理”将提前制作好的工作岗位牌授予员工,这样使每个孩子明确自己的角色,责任感也会油然而生。

4、创设游戏场地,准备丰富的玩具和游戏材料

游戏场地、游戏设备、玩具和材料是幼儿开展角色游戏的物质条件,同时又是激发幼儿游戏愿望和兴趣、发展想象力的重要工具,所以是必不可少的。老师要摆脱过去环境和材料由老师“包干”的做法,要发挥幼儿的主人翁意识,让幼儿一起参与环境创设和材料准备过程。

我们引导各组幼儿讨论需要什么材料,自己能提供什么,用身边的材料可以代替或者制作什么,然后分头准备,孩子、家长的力量的不可低估的,他们用筐子和夹子形象得制作了烫头发的器材,用稚嫩的字体写了价目表,还为影楼带来了漂亮的婚纱裙,制作了博士帽……准备的过程不仅让孩子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创造,还培养了幼儿的集体责任感、任务意识及自信心,孩子们使用着自己收集、制作的材料,也会倍加爱护。

(二)游戏中的指导

1、指导幼儿丰富游戏内容和情节,提高游戏水平

教师通过角色的身份来参与指导游戏可使游戏内容和情节得到自然地丰富的展开,而不让幼儿感到被干涉的生硬感。一般,我们一个区域里安排一位老师指导,教师人数不够就由家长助教承担指导任务。老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有一双慧眼和灵动的心,善于发现游戏推进的契机。

影楼的发展也是由小型的照相馆发展而成的,孩子们起初只开设了照相馆,业务也比较单一,只拍证件照和博士照,女孩子喜欢婚纱,自己带来了婚纱裙,我们就拓展了思路,提供少数民族服装、演出服等,孩子还设计了伞、花等道具,角色还研发出了形象设计师,区域设置增加到接待处、装扮区、摄影区,流程也越来越清晰:服务员介绍服务种类——找形象设计师装扮——摄影师拍照——交费——取照片,当老师发现小朋友缺乏规范、文明的服务用语时,就与孩子共同承担角色,示范礼貌用语,孩子们自然地接受、模仿,学会了待人接物的方法,顾客也越来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好。

披萨店孩子们受日常经验的影响,做出来的披萨形状都是圆形的,后来孩子们无意中创新出爱心披萨,接下来思路一下子打开了,还制作了笑脸披萨、蝴蝶披萨、蘑菇披萨及结合大运时事的UU批萨,小厨师做得越来越有激情,越来越有创意。

2、在问题解决中推进游戏的开展。

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出现各种纠纷问题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争抢材料、员工不做事、擅自离岗,面对告状,老师要平和对待,尽量让“经理”调节、处理,培养孩子解决问题、自我调节的能力,但由于幼儿经验有限,老师也要适时参与或指导经理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引导经理学习民主协商,与员工和谐相处。

老师不要害怕出现问题,只要做个有心人,问题反而能给我们带来思考和灵感。银行刚开业,当时只安排了两个银行工作人员,有个小朋友在理发店工作,一会儿就被银行吸引,想去取钱消费,可是工作没做完,经理不能发卡,他按奈不住,跑到银行去抢钱了,银行人员气愤不已。活动结束后,,我们把问题抛给孩子,怎么办?孩子说银行要有保安,还要有运钞员。由此,游戏情节得到了进一步地推进。

由于倡导孩子玩一段时间以后可以自主更换角色,而每个岗位职责要求的不同牵扯到孩子熟悉新岗位还需要一段时间,怎么办呢?我们就把培训任务交给孩子,比如,其他区的小朋友想当摄影师,与原摄影社协调同意后,就由原摄影师进行岗前培训,孩子教孩子可得意了,也很认真,培训通过就可以正式上岗。就这样,我们大力发挥大班孩子的特点,让他们一起参与解决问题,孩子们接到一个个光荣的任务,使命感、自信心也陡增,所以在短短的时间里,我们的游戏越来越成熟,孩子玩得越来越自如。

3、引导幼儿遵守必要的游戏规则。

虽然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自娱自乐的活动,但是作为集体活动,必要的规则是确保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如何让孩子坚守岗位,听从经理安排,我们面对问题,灵活引导。幼儿有时会做一些角色职责外的事情或者不理解角色间应有的关系,这是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不丰富,对角色的体会不深刻造成的。在指导时,教师要引导幼儿按角色间应有的关系行动,可以模仿现有社会规则。比如:有些员工角色任务不强,易受周围环境干扰,一会儿离岗,跑到其他区玩,我们就商定规则:经理给三次机会提醒,如果还不能坚守岗位,就变为试用工,或者辞退;工作人员不完成自己的任务,经理就不发银行卡……这种虚拟真实社会的场景自然就将游戏的规则深入到孩子心中,孩子要对自己选择的角色负责,学会付出、坚守、学会控制,责任感就自然培养起来了。

(三)游戏后的指导

1、让游戏在愉快自然的状态下结束

在愉快自然的状态下结束游戏能保持幼儿下次继续游戏的积极性,所以,老师要把握好结束游戏的时机和结束游戏的方法,应在幼儿情绪尚未低落时结束游戏,这样可以让孩子意犹未尽,对下次游戏充满期盼,我们以角色身份提醒“时间到了,我们该下班了,请大家明天再来!”让游戏自然结束。

2、做好游戏后的整理工作。

游戏结束后整理场地,收拾玩具既是方便下次开展的必要条件,又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视时机,老师千万不可包办代替,大班孩子完全具有这个能力,但是我们要引导孩子有条理地收整材料、分类打包,还要学会分工合作、做事有始有终。

3、评价、总结游戏。

角色游戏的讲评非常重要,成功的讲评对提高游戏质量、发展游戏情节和巩固游戏中所获得的情绪体验等有着直接的导向作用,我们采用了分组、集体、幼儿自评、互评和老师评价的不同方式来培养幼儿的反思评价能力。

小组分享:每次活动结束,我们先分组进行回顾和总结,让每个孩子对自己的职责、任务、贡献、坚持性、物品收拾等方面进行反思和自评,然后让孩子说说小组人员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小组评选最佳员工,孩子们观察非常仔细,指出的问题不仅对被评价人起到提醒作用,对同伴也是一种预防,由此也培养幼儿自我反思能力,实现生生互动。

集体总结:小组分享一般人人参与自评和他评。但集体总结时一般就由老师主导了,老师一般把握三—五分钟的时间,针对活动中的亮点、值得推广的经验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描述,以推动下次游戏的有效深入。对存在的问题可以引起幼儿讨论解决办法,如材料需要补充,人员配置等,让孩子发挥主人翁意识,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经验的提升。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感受到我园大型自主性角色游戏的开展不仅实现了满足幼儿身心发展需要这一游戏的根本目标,而且扩大了幼儿的交往范围,发挥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为孩子提供了更多挑战和交往的机会,孩子们在虚拟的社会情境中建构自我经验,用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社会的理解与认知,学会了合作,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我想只要我们老师有颗灵动的心,追随游戏的进展和孩子的发展,就能不断挖掘大班孩子的发展潜能和角色游戏的多重价值,让游戏实现一个活动多个目标,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

 

 

参考书籍

杨枫. 《学前儿童游戏》.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