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14年02月19日 浏览:1617 次
一般身体健康的孩子,骨骼发育好、体质好,一般而言,家长只要注意保暖和及时添加衣服被子。不过,有三类孩子是需要考虑在冬天适当进补的:第一类是先天不足、身体发育缓慢的孩子;第二类是平时一贯体弱多病,容易发生感冒、咳嗽、支气管炎、哮喘和肺炎的孩子,对这些孩子进补不仅可以预防疾病发病,还能增加抵抗力。但是在进补之前必须先服“开路药”,并且治好疾病。只有等到没有疾病,并且能够正常饮食,才可以进补;第三类是脾胃虚弱、消化道功能差、食欲不振、容易腹泻的孩子,这类小孩可以先向医生说明情况,知道了孩子的体质后才进补。同时,对于冬令膏方,体弱幼儿应该使用清膏进补。补药不可太滋腻,导致难分解、难消化、难吸收,如果用重药滋补,则会影响小儿自身内脏。而衣被也要适当,过厚、过暖都容易出汗,出现毛孔疏松,再加上外界气候忽冷忽热,出汗脱衣着凉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所以说,对于一般孩子,我们多余的进补还不如多多的注意冷暖的调节,不要感冒,会对孩子的身体减少很多的消耗,多吃蔬菜水果谷类食品增加本身的抵抗力。不过,在冬天,我推荐妈妈们2样很传统很普通但是又很有营养的食物,就是桂圆和红枣。这是中国传统的食材,熬粥煲汤生食都可以,能翻很多花样。冬季是一年中最佳的进补季节。对于身体孱弱的孩子来说,合理的进补可为来年的身体状况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而儿童各脏器的发育尚未成熟,功能尚未完善,脾胃功能也弱,其生长发育有其自身的规律,不能人为地、随意地加以改变。
补水为先,有不少家长认为冬季寒冷,孩子出汗少,因而忽略给孩子补充水分,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冬天人体虽然出汗少,但组织液通过皮肤蒸发也可失去不少水分,水分蒸发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呼吸时也会失水,加上大小便排出的水分,一天身体消耗的水分约在1000毫升左右。但冬季人体内只要损耗5%的水分而未及时补充的话,皮肤就易皱缩,肌肉也会变得软弱无力,体内代谢产物滞留,儿童则易感到疲劳、烦躁。因此,冬季给孩子进补足够的水分,对孩子的健康也是至关重要的。
药补得法,冬季药补主要是针对一些慢性疾病患者及体弱者,通过服用补药,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免疫力。儿童服用补药需要特别注意,切忌滥用。①儿童服补药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加量,不宜过量;②遵循“通补则宜,守补则谬”的原则,即补而不腻,补而不滞,补而不守,补的同时要配合通宣的药物,才能无害;③要注意药补时儿童有无禁忌证,如当患感冒、肠胃病、支气管炎等急性病时,则不宜进补;④要防止“闭门留寇”,由于补药分别有收敛、止血、止汗、止泻、固摄等作用,不利于病邪的驱除,故进补不应忘驱邪治病,并给病邪以出路,将其排除体外;⑤药补应适度,传统医学认为儿童为稚阴稚阳、易虚易实的体质,不能盲目进补,否则易产生许多副作用,如经常服用人参、燕窝等补品,易造成儿童性早熟及肥胖症等。
食补为佳,冬令进补可分“药补”和“食补”两种,食补就是以饮食调理为主,如果孩子身体健康,最好采用食补。儿童在冬季应多吃动、植物蛋白及维生素含量较高的食品,如各种鱼、肉、蛋及桂圆、红枣、莲子等,还有各种新鲜蔬菜及时令水果等。进补要对证,不能“一视同仁”。对易患感冒、咳嗽的儿童,用黄芪、百合、核桃仁和甜杏仁一起熬粥喝,有补气益肺的作用;对厌食的儿童,用山药、粳米等熬粥喝,有健脾开胃的作用;食用鸽肉粥、虾米粥对儿童有强身健肾的作用。(摘自网络)
保健室宣传栏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