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晚上19:00,实验幼儿园的小礼堂灯火辉煌,中班全体老师都在加班加点积极地为晚上的辩论会精心地准备着,目的就是想通过辩论会解决家长困惑的教育问题,帮助家长提升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在这里,我要说一声,“老师们,您们辛苦了!!”
这次的辩题是:在家庭教育中,要不要使用孩子惩罚和批评的方式教育孩子?正方观点是:要惩罚和批评,反方观点是:不要惩罚和批评。整个辩论赛进行的异常激烈,唇枪舌战!针锋相对!激情澎湃!作为观众的我,不断的、在思考着、反思着。通过这场辩论会,我收获破丰,现分享如下:
一、我们要正确看待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出现以来,很多家长会走进一个误区,认为孩子不能批评和惩罚,这样就是不尊重孩子,甚至会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我们是要尊重孩子,给孩子爱,给孩子自由,但自由不等于放任,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决不能姑息。有人说,为什么一定要用惩罚和批评呢?我们应该跟孩子讲道理,为孩子营造爱的氛围,让孩子的内心变得强大,从而去面对各种挫折!我试问,孩子在爱的包围下一定不会犯错吗?只要犯错了,不管你用什么方式,都是一种惩罚。
也许在现在,在我们的能力范围之内,你可以帮孩子扫除一切障碍,可以对孩子不惩罚和批评,但我们又能陪伴孩子几年?十年?二十年?孩子始终要长大,不可能一辈子在我们的羽翼下生活。在现实社会当中,惩罚和批评无处不在,一个从未接受过惩罚和批评的孩子,他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吗?我们的教育应该为终身教育打基础,我们培养的孩子要能适应社会,要能在社会中生存!除非我们有改变社会的能力,让全社会都按照我的方式教育孩子,如果不行,那我们就要改变自己,教孩子去适应周围的环境。
所以 ,我认为赏识教育是个“度”的问题,过了就成了“溺爱和纵容”,它和批评、惩罚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二、 要正确认识惩罚本身。
惩罚并不一定是打、骂、体罚等。不要以为不说甚至装作不知道原委,错误表扬就一定不是惩罚。这不过是惩罚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人都有自尊心,明白了,他反而会觉得不好意思,然后这种心理的惩罚比打还让人难受、记得住,更加改正自己不做了。没有惩罚就意味着没有教育反思的主动步骤,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缺少了对孩子的惩罚和批评,有可能造成孩子一味的骄傲和自满,孩子就有可能成为独裁者和终身的叛逆者。
惩罚并不是不尊重人格,我们说尊重人格不是事事迁就孩子,而是要把孩子当作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去培养,像培育小树一样修枝打杈,助他成才。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惩罚和批评的必需性,孩子就像一棵树,树的成长,需要阳光、需
要滋润,需要营养,更需要适时的给树修枝剪叶,修枝剪叶要适度,每个父母要做好自己家的“园艺工”。但我们要注意惩罚的方法问题,惩罚和批评更多的是一种规训,在爱的环境下,父母应该大胆地对孩子进行规训,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非常感谢实验幼儿园的园长、老师们不仅用心地教育我们的孩子,还采用形式多样的方
法引领我们家长学习和反思。家庭环境伴随孩子一生,对孩子终身负责的父母,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愿和老师携手,为孩子美更好的明天而努力!(文/周玥颖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