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实验幼儿园 杨 梅
幼儿园里,同龄之间的小伙伴随着一起玩耍和交往,逐渐地凭相近的爱好、情趣和个性形成了松散的小群体。在小群体中,幼儿为了赢得小伙伴的认可,求得在小群体中与伙伴游戏和交往的机会,往往不得不主动地去迎合或适应群体的要求,甚至违心地屈从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这种个体在社会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采取和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就是“从众”。从众现象是一种较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所谓“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就是从众的最好例证,它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更是普遍发生。如几个好朋友一起玩,一幼儿很想玩四驱车,其他几名幼儿却都想玩捉谜藏,为了获得与大家一起玩的机会,这个幼儿只好放弃自己原有的想法,参与到“捉谜藏”的游戏之中;又如老师给幼儿出一个谜语:一个宝宝,圆头圆脑,拍一拍,跳一跳。一幼儿回答是皮球,老师不表态,又问其他幼儿,他们也说是皮球,接下来,几乎所有的答案都会很肯定地说是皮球。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从众行为是由于在群体一致性的压力下,个体寻求的一种试图解除自身与群体之间冲突,增强安全感的手段,例如:与大家保持一致以实现团体目标;设法取得团体中其他成员的好感;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现状;不愿意感受到与众不同的压力。与成人相比,幼儿的从众行为更为明显。根据安徽师大教育系心理学教研室对5岁幼儿从众行为的初步研究,发现幼儿的从众率为58%,且女孩比男孩更容易从众。这是由于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独立性差的原因;此外,长期以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父母及成人往往把听话顺从作为评价儿童的标准,认为好孩子就是要乖、要听话,导致幼儿发展进入误区,从众行为更加明显;还有家长、成人对不同性别的幼儿也存在着不同的社会期望,如希望男孩要“刚强”、“勇敢”,女孩要“温顺”、“听话”,从而导致了男女幼儿有不同的社会行为模式、态度和人格特征,使幼儿在从众反应上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
从众行为对于一个人或者一个社会有积极的意义,它可以使一个人的认知和行为合乎群体的、社会的规范。在许多情况下,这种结果可以使群体和社会具有更高的一致性,有利于活动效率的提高和目标的实现。同样,幼儿的从众行为利于幼儿集体观念的形成、幼儿园各项常规的建立及人际关系的和谐。如刚入园的一些幼儿自由散漫,没有集体观念,我们可以利用“从众”的力量约束个别幼儿的不规范行为,使他们自觉自愿地遵守班级制度,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模式和集体观念。幼儿园里老师和幼儿之间、幼儿和幼儿之间也可以通过从众心理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当然,从众行为也有不利的一面,过分的从众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抹杀幼儿的创造力。因此,对于幼儿的从众行为,我们要认真加以分析,正确对待,以便充分利用积极的影响,消除消极的影响。
一、树立科学的儿童观
21世纪的人才应具备适应性、创造性、社会性、坚韧性及全球观念的素质,我们要改变以往“听话就是好孩子”的传统观念,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在各项活动中把握时机,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记得有篇文章曾记述中、美两国孩子在入园和离园时不同的情景:中国的父母送孩子入园会说:“要听老师的话、要乖”,接孩子会问“今天听老师话了吗?今天乖了吗?”,而美国的父母送孩子入园会说:“你已经长大了,爸爸妈妈为你而骄傲”,接孩子时会问“今天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新发现?”。从两种不同的谈话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观念,前者久而久之会使幼儿对老师和成人有依赖性,习惯于用别人的思想来代替自己的思维,凡事不敢自己做主,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幼儿的从众行为,尊重幼儿,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处理好集体行为规范要求和幼儿个性发展的关系,培养其独立自主性,养成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二、培养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
幼儿年龄小,分辨是非的能力差,容易受群体行为的影响,如小班的幼儿看到别的小朋友在丢玩具,他也跟着丢。一些幼儿虽然从成人的评价中已经懂得了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但是为了迎合或适应小群体中小伙伴的要求,有时不得不做自己不情愿做的事情,一旦违心地做了若干次错事,而又没有及时得到成人的帮助,幼儿就会把原已建立起来的是非观念模糊化,渐渐地就以错为对,从而养成屈从的不良心态。对此,我们要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通过各种活动进行正面引导,使孩子通过成人对其行为、言语的评价,逐步认识到自己言行的是非,从而初步掌握分辨是非的能力,使幼儿不至因从众心理而仿效不良的行为,进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作为21世纪的人才,要有自己的新观念,新见解,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习惯从众的幼儿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会阻碍创造力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创设有利于创造思维发展的环境,培养幼儿创新能力。如我们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不要轻易指责幼儿好动、好问的行为,不要对幼儿作出太多的限制,解除幼儿怕犯错误的恐惧心理,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在各种活动中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引导幼儿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尤其对一些反从众行为或独立行为要多加以引导和鼓励,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