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家园共育 >教师园地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发表日期:2010年04月23日     浏览:1238 次

深圳实验幼儿园   秦贝宁

    孩子在不断地成长,作为父母、作为老师要与时俱进,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的确是件毋庸置疑的事情。但如何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如何在集体中既能跟上孩子成长脚步又能有效促进孩子发展,是我们作为教育者需要全面考虑的问题,也是有别于家长只针对自己孩子、只跟上自己孩子脚步所要认真省思的问题。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体现了对幼儿个体的尊重,对孩子发展现状、发展速度的接纳与理解。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不同的发展轨迹,我们要充分尊重、信任孩子与生俱来的潜能和吸收性心智。在与孩子的交往中,我们发现每个孩子有着不同的个性特点,有的活泼开朗,有的沉默不语;有的调皮好动,有的启而不发;有的行动迅速,有的我行我素……孩子天生气质的不同决定着我们要读懂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针对孩子的个性特征因势利导,灵活调整教育策略,而非传统教育中的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孩子。在家庭中,“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的寓意更多地是启发家长不要溺爱孩子,给孩子的成长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解放他们的手脚,让他们自主成长。而在幼儿园中,“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更多的是告诉老师要以幼儿为本,放慢自己的脚步,降低自己的要求,观察在先,为每一个孩子提出“最近发展区”内的目标,与幼儿的发展现状更好地融合,不要只关注孩子发展的结果,而要关注孩子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发展,让孩子小步递进地发展,而非拔苗助长。
    每个孩子的脚步是不一样的,作为三十多个孩子的老师,怎样调整自己让教育适合每个孩子的发展呢?
 首先,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提出不同的教育目标。小中大三个不同的年龄阶段,孩子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小班可以以自主性活动为主,重点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生活习惯;中班以主题活动为重,培养孩子的探究欲望,挖掘孩子潜能,促进全面发展;大班以学科教学为主,倾向于幼小衔接工作及学习习惯的建立。这种将大目标分解成与幼儿年龄发展相适宜的小目标能促进老师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小班孩子不善于语言表达,喜欢用哭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随着秩序感、执拗等敏感期的到来,由于成人的不理解而发生的教育冲突问题会给孩子脆弱的心灵留下伴随一生的伤痕,所以针对小班孩子我们要将自己的脚步放慢、放慢再放慢,更多地顺应孩子的发展,利用冷处理、转移关注点等方式帮助他们自然过渡,让教育无痕。而针对中班孩子开始明事理了,兴趣爱好更为广泛,开始爱问为什么了,我们则应大力满足孩子学习的需要,调动孩子的探索积极性,培养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敏感性。大班孩子处于知识、能力爆棚阶段,也是幼小衔接工作的关键时期,此时的孩子有主见,自尊心强,更需要老师耐心引导,帮助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自信。
记得我们班龙龙小朋友小班时很乖巧,对日常活动都能积极参与,但在某些新生事物前就很回避,不敢尝试,怎样鼓励都难以奏效,在下雨主题活动中,妈妈特意给他带了雨衣、雨鞋,可他就是不肯穿着去踩水,尽管小朋友们玩得欢蹦乱跳,可他不为所动;小朋友分享玩具,妈妈在家跟他说好了让他要和小朋友分享,可到了幼儿园他怎么也不肯拿出来。为此,妈妈也很苦恼,求助于我们。我们认为孩子的个性特点是要尊重的,尤其是小班孩子,他还不能理解大人的要求,还处于无意识的自我阶段,只要不违背大的教育原则,这些事情是可以慢慢来的,可以等待孩子慢慢自省、觉悟和发展的,来自于孩子自身的自我调节,由孩子自己建构的品质才是有价值的。妈妈逐渐摆脱了焦虑的心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们的鼓励也越来越奏效,现在他在大班能很顺畅地参与各项活动,而且在活动中有出色地表现,发展很全面。这说明当孩子小的时候应多一些顺应,让孩子的脚步从容,让孩子的身心舒展是很重要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按照内心的指引朝正常的目标发展的。
其次,要因材施教,在培养目标与幼儿现状之间寻找平衡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促进孩子的有效发展。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些个性鲜明的孩子给老师出难题,对于这样的孩子需要老师准确判断他的性格特点,预测教育策略的有效性,还要观察孩子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铭炜和亮亮在班级吃饭挑食是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小班、中班我们也顺其自然,尽量鼓励他尝试不同的饭菜,可是看到剩下的一大盘菜一次次扔掉实在浪费,就想出了让他们自己盛、自己选择菜和量的办法,有了这一特殊待遇,两人还比较配合,盛的都能吃完,但有时大概有些菜看的好吃真正吃起来就不接受要倒掉,我们就坚持了原则,让他们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盛多少吃多少,逐渐两人也能尝试吃没吃过的饭菜。新年伊始,我们鼓励他俩长大了,要和小朋友一样不挑食,惊喜地发现两人也能欣然接受了。由此可见,当个别孩子不能与集体要求相一致时,我们可以灵活调整目标,将脚步放慢,先顺应孩子,取得孩子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情感纽带以退为进、曲线救国的原理。再次,在教育中,是“成人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还是“孩子跟上成人的脚步”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依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相互融合、相互靠拢的过程。班级有些孩子个性突出,对集体中必要的规则难以遵守,讲道理收效甚微,在跟上孩子成长脚步理念指引下,我们唯有等待,放慢自己的脚步,降低要求,接纳、理解、包容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对于小年龄阶段的孩子要多一些顺从,少一些限制,让孩子身心舒展愉快,施展自己的个性。但是,到了大班,孩子能理解规则制定的意义,具有遵守简单规则的能力,就要给孩子制定维护集体活动利益的必要的规则,而且孩子有遵守的责任。有的家长片面地看待尊重与自主问题,姑息孩子自身存在的问题,总认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正常自然无需调整的问题,树大自然直,家长认为这才是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而孩子在群体生活中过于自我、难以遵守最基本的规则,影响其他小朋友而遭到同伴排斥的时候,家长首先想到的是老师要改变环境,让环境适应孩子成长的脚步。这样的跟随孩子成长的脚步依我个人看来是盲目的,是不信任孩子具有发展潜能的行为。而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就要时而迎合放慢自己脚步,时而通过自己的观察尝试略走快一些——给孩子提出最近发展区内的教育目标,让孩子紧走几步,孩子跟不上再等一等,把握好节奏,就能充分挖掘孩子潜能,促进孩子发展。
康康是班级一位比较特殊的孩子,懵懵懂懂,用家长的话来说还没长醒。在集体中,他比较自我,喜欢招惹别人,缺乏自控能力,难以跟上集体的步伐。由于他处于心智尚不成熟阶段,任何的道理跟他讲都是收效甚微的,所以我们只能等待他的自我成长,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们报以不放弃、不抛弃的态度,适时引导,对他的微小进步大力表扬,帮助他确认、强化自己的正向行为,在集体中帮助他建立自信,提高群体对他的接纳程度,逐渐再逐步提高要求。到了大班,他的专注力、手眼协调能力、生活习惯、行为习惯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我们要信任孩子,给孩子恰当的发展空间,孩子会给我们意外的惊喜。
在与孩子共同行走的路上,我们要有一双慧眼与睿智的心,成为孩子成长的追随者、观察者和引导者,才能在与孩子你追我赶的嬉闹中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