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家园共育 >教师园地

小班数学活动怎样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发表日期:2010年05月20日     浏览:1293 次

深圳实验幼儿园  陈兰芳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方面,在数学教育中应体现时代精神,打破传统的教学思想的局限,把单纯的数学知识的灌输转变为培养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有了灵活性这个基础,幼儿就能展开想象和创造的翅膀,从而适应未来,成为未来社会的主人。那么,在小班数学中如何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呢?

 一、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幼儿求知的动力,要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首先要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数学教育建立在幼儿主动,积极活动的基础上。

 1、树立以幼儿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操作活动为主线的教育观念,让幼儿在摆弄、操作活动中感知和发现。比如:提供彩色珠、几何图形、套桶、小动物、小棒、瓶盖、钮扣等各种学习材料,让幼儿通过探索发现其中的规律。

 2、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的创新。比如:学习点数实物时,传统的教法是从左到右手口一致点数实物、说出总数。我设计了“小熊吹泡泡”的多媒体课件,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索不同的点数方法,感知数的守恒。在幼儿学习排序时,传统的做法是教师先讲解,然后幼儿操作。我的作法是鼓励幼儿自己探索,幼儿从操作活动中逐步发现排序的各种方法,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当中的规律,有效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注意给孩子们提供现代的、适宜的数学环境内容。比如:富于童趣的动物、玩具,运用实物投影仪,多媒体电脑等手段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接受多种信息。小班幼儿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的时间短。因而要注意游戏化、趣味化,创设一定的游戏情境,使幼儿身临其境学习知识,产生亲切感和深刻的印象。比如,“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的活动中,幼儿学习当“小司机”开着“小汽车”去“魔术宫”,孩子在愉快的游戏中,获得各种感性经验。

 4、小班幼儿刚从家庭走进幼儿园这个小社会,因此数学教育形式应当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尽量为幼儿营造温馨祥和的小家庭氛围,采用小组或个别进区的游戏方式,便于教师观察了解幼儿,作出适当的指导。

 二、训练的方法

(一)采用多种教法,让幼儿在丰富变化的情境中学习。

 数学教学方法单一,无变化,容易造成幼儿认识范围狭窄,知识经验贫乏,概念形成不准确,所学知识不能迁移,限制和阻碍了思维灵活性的发展。可以采用多种变式,使幼儿在丰富变化情境中学习,获得正确的认识,广泛接触并适应不同的变化情况,促成思维灵活性的形成和发展。比如,在“小熊吹泡泡”的游戏中,让幼儿观察、比较小熊每次吹的泡泡是否一样多,有的幼儿说一样多,有的说不一样多。我请幼儿亲自点数,从而验证小熊每次吹的泡泡都是5个,虽然泡泡的大小,颜色、排列形式不同,点数方法也不一样,但总数不变。幼儿从中还明白一个道理,数数的方法有多种,可以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上至下,从下至上,从里向外,由外向里,或按大小,颜色等特征来点数。

 在教具设计上也要有所变化,避免太直接,不利于抽象思维的发展。比如:在“小猫钓鱼”的游戏中,小猫将所钓的鱼晒到竹竿上,妈妈请小猫寻找“1”和“许多”,小猫从中找出1条大鱼、许多小鱼;1条黄鱼,许多红鱼;1条有花的鱼,许多没有花的鱼……这些发现都是建立在幼儿仔细观察,积极思考,以及对“1”和“许多”两个数概念的理解之上的。

(二)帮助幼儿建立多种联系,从不同角度思考

 思维灵活性是指对问题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进行思考分析,能用不同途径去探索和发现知识的规律,能将学到的知识、技能较好地进行迁移,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相逆的角度提出问题,指导幼儿从两个方向思考,促使可逆联想的建立。小班学习物体大小排序(长短、高矮等)时,幼儿只会从小到大的正排序,这时,老师从相逆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幼儿从大到小地排序,并利用投影仪让幼儿对比正逆排序两种方法的特点和规律,得出正排序物体一个比一个大(高、长等)逆排序时物体一个比一个小(矮、短等)。

    再如:学习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时,让幼儿比较小猫和鱼的多少,然后想办法使两种物体变成一样多,幼儿开动脑筋,有的说增加一条小鱼,有的说拿走一只小猫。老师反过来问,能不能将原来一样多的小狗和骨头变成不一样多呢?幼儿反复思考和摆弄,发现只要增加一根骨头或去掉一只小狗就不一样多了。又如:在学习7以内实物点数的活动中,不仅掌握点数方法,理解数的实际意义,更重要在操作中观察幼儿如何想不同办法去解决问题的。要求幼儿装7块饼干,幼儿的作法不同,有的装了7块红饼干,有的装了7块大饼干,有的装了7块三角形饼干等。幼儿对这个活动十分感兴趣。结合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进一步提高。

 小班幼儿虽然年龄小,但我常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每当幼儿有新的不同于别人的见解时,我及时肯定,要求幼儿用不同的表述法来表达同一意思的数量关系,这是训练思维灵活性的有效途径之一。比如:“小兔比萝卜多”,可以说成“萝卜比小兔少”“萝卜和小兔不一样多”等。即使说错也不责怪幼儿,帮助幼儿弄清思路,正确表达,让幼儿都获得成功感从而树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促进思维灵活性的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我有意识观察幼儿的活动,有一次几个小朋友把橡皮泥塞进塑料管内。如果用手指伸进去是无法将之取出的,他们就自己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顺顺到活动区的柜子旁边,拿起大铁钩子往管里伸,但是铁钩子太大,塑料管口比较狭窄,钩子伸不进去。这时萤莹、景景等小朋友又找到牙签和细铁丝,难题终于解决了,我肯定了孩子们爱动脑筋,会想办法。又有一次,我问孩子们“易拉罐可以用来做什么?”幼儿积极开动小脑筋,有的说可以用来装笔,有的说可做成花篮,有的说做成保龄球,有的说可以罐里装上沙子做成乐器,有的说可以做成爸爸用的烟灰缸,有的说可做成小推车,有的说可做成小桥练习走路的本领。实践表明,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学习兴趣十分浓厚。

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品质,对幼儿一生影响深远,对提高我国国民素质有着重要意义,我将继续沿着这条路进一步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