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11年03月13日 浏览:1629 次
谢丽敏
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
我们怎样观察他们?
没看这本书之前,我一直带着模糊地概念去观察儿童,凭着课堂上一带而过的观察儿童这一内容去进行这个活动。
这本书可以让你从一个观察的门外汉变成观察者的内行。
本书一共有七章内容。第一章让你明确了解观察是什么?对父母来说,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倾听孩子的呢喃细语,是他们的一种休闲方式。但对老师来说了解你教育的对象达到了什么样的发展阶段,而作为根据为提高孩子的各方面水平去设计相关的活动,也能让你更加的清晰地看到你的教育对象里面哪些孩子落后了或者超前了。
第二、三、四章中讲述了观察目标的定位和各种观察方法的操作运用。这两章对于年轻老师来说是比较受用的。年轻老师由于缺乏经验,所以不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去观察孩子,得到你想知道的信息。看完这两章可以明确观察的目标和目的,只有目的明确才能为你的观察内容筛选重点,将你所观察到的发现和工作实践联系起来。为你的预期内容做一个对比和落实。
如果说第二、三、四章是讲述了观察的操作和运用,那第五、六章就是教会你怎样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你的观察为你的课程开发、学习目标服务。第五、六章是我们需要细读的章节。
第五章教你将观察和评价与基础阶段的早期学习目标联系起来,书里面还罗列了《早期学习目标》的详细内容。但是由于本书的作者是来自英国,书里面所指的目标我们不能完全当成硬性指标去参考,还要考虑到我国基本国情。人们的生活水平、教育条件和具有地域性的学习目标。
之所以要观察儿童,是因为想知道孩子的发展水平,为他们向前发展做计划。第六章将观察的内容为协助课程开发、促进儿童发展的各种活动全展开来讲述。
如:课程领域,从身体发展;沟通、语言和读写;创造性发展;数学发展;个人、社会和情感发展;知识和对世界的理解五个方面从横向讲述,每个项目里又竖向划分年龄阶段来分组。0-2岁年龄组;2-4岁年龄组;4-8岁年龄组。每个年龄组里面都详细讲述了改年龄阶段的孩子发展到某种程度。
这世上没有相同的一片树叶,而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以其自身的步调成长着。本书第七章是笔者在英格兰所进行的儿童研究记录:人从出生到8岁的发展里程碑。这些知识并非是绝对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性。只能作为参考的一个标准。
看完这本书我第一个从自身的角度去反思,以往写观察记录,只是为了写而写,不明确写的目的。为何而写?
观察是一种能够让你了解你所照料的孩子、让孩子受益的工具。年轻老师由于经验不足,不具有眼看四方,耳听八方的能力。因为不了解孩子的一举一动背后的缘由。所以只有通过细心地去观察孩子才能够更深入的去了解孩子的各个发展阶段里有什么样的表现。
观察是老师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理论知识的重要工具。开展观察总是有理由的,完成了观察内容,一定要做出评价和建议,不然你的观察就不具有意义性。观察儿童可以让你评估他们的需要,拓展他们的经验,促进他们学习。如:教师可以从观察中观察到个体差异与在某方面有的共性的问题,如何更有效帮助幼儿克服困难或提供提升技巧。在夹豆豆的精细动作活动中,某幼儿不能使用正确的拿夹子的方法去把豆子从A碗夹到B碗,通过观察我可以看到他不成功的原因而进行单独指导。多次调整指导练习的方法,从而帮助他们选着了更适宜的方式来掌握技能,体验成功。
对孩子进行观察一方面是为了记录儿童的成长情况,但作为幼儿园的一份子,要从幼儿园的大方向去思考,我们应该从什么角度去写观察记录?如果我们跟着幼儿园的教研方向走,那我们观察记录更具有更深的意义。让观察带有完整的系统性,具有目的和明确的目标。
本书完整地让我们清晰的了解到观察的用处和方法,也呈现了将观察资料与活动设计联系起来的过程,有理论的总结,也有具体的实例,可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如何根据观察资料设计和实施适宜的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