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家园共育 >教师园地

班克街课程模式下的幼儿社会学习探析

发表日期:2011年06月06日     浏览:1585 次

    衡 若 愚   西南大学 教育学院

    社会学习(social studies)是美国学校课程中一门学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基础科目,自殖民时代以来一直就是美国学校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早在 19 世纪 80 年代,社会学习就已进入早期教育领域并逐渐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1]进入20 世纪以后,受杜威“课程内容来源于儿童与其最接近的环境直接作用”观点的影响,班克街(bankstreet) 课程模式的创始人露西·米切尔(L.SMitchell) 主张建立一种以儿童周围生活环境为基础的社会学习课程,强调社会学习课程应建立在儿童的经验以及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发现上。班克街课程模式下的社会学习,是对人类世界的整体性学习,包括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经由讨论、动手做、戏剧表演参观等方式,使孩子研究了解一些
相互关联的概念。[2]强调社会学习并将其作为整个课程模式最核心的部分,至今依然是班克街课程模式最重要的特色。
    一、班克街课程模式简述
    班克街课程模式最早可以追溯到 1916 年,,起源于露西·米切尔在实验教育局(即后来的班克街教育学院)进行的一系列早期教育实验,并在芭芭拉·拜伯(B.Biber)的延伸发展和描述中形成体系。它依托于班克街教育学院,是在大量幼儿教育实践基础上总结经验而形成的一种课程模式。它以杜威的进步主义为基石,吸收了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发展理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 - 互动”理论。班克街课程模式主张从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去思考和开发课程,强调让儿童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为儿童提供综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整体性经验,强调课程应该让儿童的自主自由的生长。班克街课程模式以社会学习和生成性的主题教学活动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将教育“整个的儿童”作为其理念,为儿童提供一种整合性的课程,期望儿童通过学习活动了解到一个完整的世界,旨在促进儿童的社会情感和认知的全面发展。班克街课程模式为美国的“开端计划”和“随后计划”等国家教育项目做了许多有价值的工作,对美国和以至全世界的早期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班克街社会学习的理论基础
    社会学习以发展互动理论为指导。发展互动理论认为幼儿是意义的创造者,他们在与人类世界的互动中寻求意义的获得。幼儿不仅要学习怎样生活、工作和游戏,更重要的是,幼儿要通过工作、生活和游戏来进行学习。此外,该理论强调认知和情感发展不可分离,幼儿社会性发展与心智发展紧密联系,即儿童成长与周围社会环境、同伴和成人的交互作用,将儿童理解为“整个的儿童”,认为发展是主动多元、连续统一、综合变化的过程,是幼儿自身与复杂环境不断反复互动的过程。
    最后,它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化过程,对幼儿较为理想的影响方式是利用社会学习的方式,让幼儿逐步参与到周围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从家庭、社区到城市、国家,从幼儿园小教室到社会大教室。幼儿在社会学习中了解身边事物的内涵和外延,了解它们的存在方式以及它们的现在、过去和未来。
    总之,以发展互动理论为基础的社会学习,期望通过整合的影响,促进幼儿整体发展。
    三、幼儿社会学习的目标与内容
    班克街课程模式有四个较为宽泛的目标,分别是提升幼儿各方面能力、建立幼儿对自身独特性的了解、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提升幼儿的创造力。[4]具体到幼儿的社会学习则分为两大主要任务:一方面是学习人们的生活技能,包括分享经验、交流与沟通的技能、协同工作以及共同解决问题与矛盾。另一方面是学习周边社会环境中幼儿身心发展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技能。[5]P19 目标的内涵在于让幼儿与周围的社会环境建立一种有意义的联系,培养幼儿在与环境互动中的学习能力,帮助幼儿建立在互动中与周围幼儿、成人以及社会环境相互支持的模式,从而培养幼儿适应不断变化社会的能力,在适应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成为终身学习者。
    班克街课程模式按儿童的发展将班克街学院附属学校的儿童分为低(3-6 岁)、中(6-10 岁)、高(10-14 岁)三个阶段,其中低阶段即幼儿阶段主要开设语言、数学、科学、西班牙语、艺术和商铺(art and shop)、音乐、图书馆、体育八个科目,社会学习作为核心课程贯穿于各学科之间。社会学习的内容可分为人类的生存方式、人类的传承延续、生命的意义、社区的概念、世界的变化及个体和群体的价值观六个方面。[5]P19 其中心内容在于幼儿与环境互动的直接经验,包括操作材料并研究材料的特性,学习如何融入群体,以及扩展他们的家庭世界到周遭广阔的世界。在此基础上对上述八个科目的内容进行整合,各科目原本分裂开的经验将通过社会学习的形式融合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性经验。
    因此,幼儿社会学习的内容实际上是对不同领域课程内容和幼儿第一手经验的有机整合,将原本抽象的意义和概念与幼儿的生活环境联系在一起,看似简单的学习内容,实际是对幼儿零散知识的整合,它不仅能帮助幼儿有效学习八个科目的内容,更有助于幼儿初步建构对人类世界的统一性认知。
    四、幼儿社会学习的方式
    幼儿社会学习主要以主题探究的方式开展,其主要方法有参观、访问、调查、讲解、模仿、练习等。班克街课程模式并不会采用太多的主题,但讲究深入和全面的开展主题,一般学校用一个月时间开展的主题,班克街也许会用 3 个月。
    (一)主题的形成
    教师从幼儿的发展阶段、能力、兴趣、主题的挑战性、对幼儿的意义等方面选择主题,所选主题要有助于幼儿思考、讨论及合作解决问题。主题目标应该是预定目标和生成目标相结合的,教师要对幼儿的学习目标有初步的把握。然后,教师将和幼儿进行交流和讨论,采纳他们的问题和想法,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原有的经验,以及八个科目的学习要求对主题内容进行分类,制定出具体目标,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主题。主题形成后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开展的实际情况不断更改具体目标和学习内容,一个幼儿、一个小组的某个想法可以使活动朝向一个新的方向。
    当然,这个方向必须要确保幼儿的知识能够积累增多且能得到不断的校验和重构。为此,班克街教育学院专门开发出了一种课程轮,课程轮中分门别类的列出了主题的学习动机,涉及的主要内容及活动步骤,教师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增删其中某个角落,这样的灵活性赋予了主题以鲜活的生命力。
    (二)主题的执行
    主题执行之前,教师需充分了解主题内容,收集相关资料,寻求社会支持。譬如联系相关参观地点,制作需要的材料道具,寻求其他老师和家长的配合等。教师要预先以孩子的视角去体验学习主题内容。主题具体执行分室内和户外两方面,这两方面是紧密结合的。教师根据主题内容对教室进行布置,形成有准备的环境。这种环境应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配备足够的材料和设备,能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相关经验。户外教学以参观为主,包括参观了解与主题相关的人、建筑、博物馆、机构设施等,幼儿可以用教师提供的参观记录单记录自己了解到的知识或问题,回教室后再进一步学习和探讨。
   主题执行过程注重利用周边社会资源,让幼儿在学习中不断了解融入社会,形成社会责任感。此外,带入家庭参与,如何利用家庭资源使家长能够参与到主题中来也是主题执行中需考虑的重要方面。[6]
    (三)高潮活动
    社会学习主题探究一般以高潮活动作为结束,在教师协助下由参与主题的幼儿共同完成。譬如,以车子为主题的社会学习,高潮活动可能是幼儿自制汽车展;以河流为主题的社会学习活动,高潮活动可能是幼儿自制的河流地域模型。[2]班克街课程模式认为,促进幼儿社会学习发生的最恰当时机是幼儿共同解决问题时,学会共同解决问题不仅是个体将来面临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有助于幼儿分享和整合经验,而高潮活动则是幼儿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此外,高潮活动是对幼儿社会学习所学知识与收获的整体展现,同时也是对主题学习的效果评价,是将幼儿兴趣与能力结合得非常好的评价方式。高潮活动的成果展现将面向其他的教师和同学、家长和社会,它不仅是对幼儿努力的肯定,也是对教师所付出劳动的肯定。
    五、幼儿社会学习的评价
    班克街幼儿社会学习的评价方式是多样且富有弹性的,主要由幼儿的作品(包括个人作品和高潮活动的集体作品)、教师在社会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记录以及个人评价资料(如教师为幼儿建立的档案袋、与主题内容相关的技能测试表)等方面构成。评价建立在幼儿社会情感发展及幼儿对社会学习涉及的相关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基础上,更注重通过评价让教师理解儿童,让儿童理解世界。[7]譬如,幼儿的作品是一种评价方式,幼儿在完成作品过程中逐步建构他们对世界的理解,而教师通过对幼儿作品的评价也了解幼儿是如何理解世界的。这样,教师通过评价不仅对本次社会学习的结果有了一定把握,同时对幼儿的发展需要、兴趣和不足之处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为下一次社会学习主题设计奠定了基础。
    六、班克街幼儿社会学习给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
   (一)应从具体实践背景和教育者自身出发借鉴幼儿社会学习理念
    相同的理念,不同的人从不同的文化和经验出发获得的理解是不同的,相同的理念在不同文
化经验下形成的实践形态也是相异的。[8]班克街的社会学习强调教学对幼儿发展阶段和兴趣需要的反映,强调课程对当地社会文化资源的整合,强调幼儿在解决问题中的交流与合作。这些理念与当今国内外幼儿课程模式所倡导的主流理念并没有大的不同,但其独特之处就在于班克街的具体实践背景和教育者对理念的独到理解和具体执行。
    社会学习以发展互动理论为基础,其理论本身就是对当前各主流心理学和教育理论的融合,有的学者批评发展互动理论更多的是借鉴他人而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9],但实际上这种借鉴是基于教育者自身文化和实践背景的,班克街社会学习的独到和成功之处也在于这种有效的借鉴。因此,在借鉴班克街幼儿社会学习时,如果我们只注重内容和形式,缺乏对借鉴方式的仔细思考,缺乏自身对社会学习理念的理解及对我们周遭文化实践背景和相关资源的把握,那么,我们所借鉴的社会学习将仅余空壳而丧失灵魂,我们开展的相关主题活动,也将流于形式而丧失生命力。
    (二)应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将研究与实践相结合
    虽然班克街社会学习强调以儿童及儿童需求为中心,但教师在社会学习主题形成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的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主题活动开展的水平,而班克街教育学院本身就是集幼教研究、教师培训、幼教实践为一体的教育机构,拥有一批深刻了解其理念,训练有素的教师和良好的培训机制。[10]教师在进行社会学习的主题教学中,不仅能得到社区和其他教师的支持,还可以得到学院教授的指导,这使幼儿社会学习的很多相关抽象理念能够有效贯彻于主题执行中,也使社会学习主题内涵和思想层次高于一般学校的主题活动。这种将学术研究、教师培训及
教学实践有机结合的方式,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三)应全面整合资源,培养幼儿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学习强调通过对社会、教室、家庭等方面资源的整合对幼儿产生整体性的影响。班克街社会学习不仅是对社会文化的学习和社会情感的培养,更是一种全面的综合性学习。它不仅让我们意识到利用丰富社会资源为幼儿提供整体性经验的重要性,亦有助于我们寻求一种有效整合资源的方式。此外,社会学习强调培养幼儿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为幼儿在共同解决问题中交流意见、分享经验,不仅能促进其认知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其社会能力,使之更好的适应社会。它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理念:相对于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认知发展,幼儿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只有当幼儿能良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时,教育才能让孩子收获幸福。
   

   参考文献:
[1]郑三元,庞丽娟.美国儿童教育中的社会学习课程运动评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0(4).
[2]简楚英.幼教课程模式:理论取向与实务经验[M].台湾:心理出版社,2003.
[3]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38.
[4]Jana,S.E.Muliticulturalism and Social Studies[M].NY:Teacher College Press,2005:176.
[5]Bank Street College.Bank Street ChildrenCurriculum Guide[R].Bank Street College,2007.
[6]朱家雄.班克街学院早期教育方案目睹记[J].幼儿教育,2001(10).
[7] A.S.Kappner.Quality:For Children,for Family,for the Future[R].Bank Street College,2007.
[8]潘月娟.课程与文化的关系:向瑞吉欧学什么[J].学前教育研究,2006(11).
[9]Devries,R.Programs of Early Education[M].NY:Longman,1987:67.
[10]Mitchell,L.S.A Credo for Bank Street[R].BankStreet College,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