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家园共育 >教师园地

开展自主游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发表日期:2011年06月26日     浏览:1417 次

        顾春燕 王晨蕾 杭州市新星幼儿园
    一、自主游戏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适宜途径开展幼儿自选的、自由的游戏活动,充分发挥游戏的自主性特点,激发起幼儿的内在活动机制,产生积极体验,通过轻松愉快的活动过程,促进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因此自主游戏是最能表现与肯定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主体性活动,对于幼儿素质的培养与发展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适宜途径。
    1.自主游戏可让幼儿的自主体验更为强烈
    自主游戏完全允许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由选择游戏内容,自主决定游戏同伴,自我表现体验游戏过程,幼儿在完全属于他们自己的一片天空里感受、发现和创新,心情是愉快喜悦的,体验是充分强烈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看到这种现象:因为自主游戏,幼儿的出勤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幼儿经常主动为游戏收集制作玩具材料,向老师建议游戏新的需要。例如,幼儿喜欢做警察的游戏,无休止地到处抓坏人,在老师引导幼儿警察局究竟是做什么的讨论中,幼儿主动提出能不能请同伴爸爸来介绍。为此幼儿向警察爸爸提出了几十个问题,了解了公安警、交通警、水警等十几种不同岗位工作,也了解了现实社会安定,坏人小偷只是很少一部分,警察有许多其他要做的工作等新鲜事情。从而,使后来警察游戏的开展表现更为主动投入,情感体验更为深刻而且有序有规则。
    2.自主游戏可让幼儿的创造力体现更为充分
    自主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表现与创造的机会,使幼儿摆脱了教师的依赖,有了充分的想象、发现和创造,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例如,幼儿用放积木的箩筐作浴缸,为娃娃洗澡沐浴;幼儿把椅子当小推车,让娃娃坐上,由妈妈推着去超市、上公园;幼儿为使沙中隧道不被坍塌,用硬纸制板半圆状加以支撑,使大小车辆畅通无阻,这些表现和创造是自主游戏给幼儿展露才能的无限天空。
    3.自主游戏可让幼儿的合作交往更显主动积极
    自主游戏宽松和谐的氛围消除了幼儿的胆怯和距离,幼儿间主动交往,友好合作。“你玩一会儿下班,让我玩好吗?”“我们一起建座桥,你搭桥墩,我搭桥面。”“让我来试试,行吗?”幼儿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能力,尝试着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习与同伴协商、合作,相互交流经验做法,体验共同游戏的无限乐趣,更有助于幼儿社会性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交往合作的能力显著增强。
    二、自主游戏活动模式的结构
    分析幼儿的游戏实质,根据幼儿的需要和游戏行为表现以及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过程,得出自主游戏活动模式的结构是:自由选择、自主开展、自发交流是幼儿自主游戏过程的三个环节。共享、观察、帮助是教师指导游戏过程的基本态度和主要任务的三方面体现,计划调整是游戏后教师对幼儿游戏情况的及时分析和幼儿再次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游戏的环境创设及其指导。这一游戏活动模式的结构突现了游戏是幼儿自主自发的意愿活动这一本质特点,明确了教师作为游戏环境的创设营造者、游戏过程的观察支持者、游戏成果的分享激励者的角色地位,充分体现了游戏的自然发展价值和教育引导游戏促进发展的价值。
    1.自由选择
    这是幼儿游戏的起始部分。这部分的关键在于:教师应通过提供幼儿自主游戏的环境条件(丰富多彩的材料与活动,宽松的游戏氛围),鼓励幼儿自己选择决定要玩什么、在哪儿玩、和谁一起玩,激发幼儿的游戏热情、投入游戏的主体意识。游戏是幼儿有机体的内在需要,是内发而非外力强加。因此游戏必须是幼儿自由选择的。经过幼儿自由选择的游戏才能真正成为自主自发的、对幼儿产生巨大教育影响价值的儿童游戏。反之,由教师指定、控制的就不是幼儿的游戏,而只能是其它或者是走了样的“游戏”。
    当然,幼儿由于其经验缺乏,心理的有意性差,幼儿对日常生活的体验、周围的环境认识还缺乏理解,需要老师的引导,提供相应的帮助,解决幼儿选择中的困难和矛盾,让幼儿顺利开展游戏。一方面要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另一方面,要向幼儿提供选择的条件和余地,提供感兴趣的、适合年龄特点的、促进幼儿学习发展的玩具材料,让幼儿选择并与各种玩具材料发生交互作用。
    2.自主展开
    这是幼儿游戏的主体部分。这里的关键在于:教师应引导幼儿自主开展游戏,使之成为充分表现、自由交往、协作创新的愉快的教育过程,使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情绪情感得以激发,自我价值得以体现,社会交往技能得以培养,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
    自主展开的游戏过程是幼儿主体内在动机完全得以激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里,幼儿主动地调动机体的各种感觉,展示自己的经验才能,积极地与环境发生交互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为幼儿自主展开的游戏提供必要的帮助指导,以推进其游戏进程,教师应绝对避免的是为了提高幼儿的游戏或者为了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而去教幼儿游戏或过多地干预幼儿游戏。
    3.自主交流
    这是游戏的结束部分。这里的关键在于:教师引导幼儿自发地进行交流,积极地表达情感,相互体验,共享快乐,共解难题,进一步为幼儿提供表现和交往学习的机会。
    自发交流是游戏同伴间对自己游戏的交流,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的交流。可以是教师与幼儿,也可以是幼儿同伴间,而更多的是儿童自己的交流。幼儿可以接受教师的建议,但更多的是幼儿的建议和看法。这里强调的是儿童游戏伙伴间、儿童和教师间的交互作用,体现了平等、融洽的游戏学习者共同体的理念,改变了过去交流只是教师对幼儿的自上而下的片面做法,突现了幼儿在整个游戏过程的主体地位,更多有利于儿童自主独立创造的个性和社会性人格情感的培养发展。
    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有利于幼儿自发讨论的环境氛围,引导幼儿自发地开展交流。通过自发交流,让幼儿共同分享游戏的体验,享受已知、表现已知、升华已知;通过自发交流,让幼儿共同探讨游戏中的问题,提高幼儿游戏的水平。当然,是否需要交流,以何种形式交流应视需要而定,形式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如个别、小组、集体交流,过程交流,结束交流等。教师切忌把儿童游戏的自发讨论变成教师对幼儿游戏与行为好坏的评价判断。同样,评论不要面面俱到,更不能变成是一种说教或变相的作业活动。
    三、自主游戏与幼儿素质的全面培养
    自主游戏仅仅作为幼儿的随意游戏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自主游戏也是教师进行教育的一种手段。因此,“自主游戏活动模式”提倡,是在充分尊重、信任孩子的基础上,需要教师尽可能让孩子独立、主动开展游戏;多观察、少干预:多放手、少包办;多鼓励、少指责;当幼儿产生需要或求助时,再指导。同时,老师应该把全面发展教育的目标和计划时时刻刻装在脑子里,并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思维、意识、情感处于较低水平这一特点来有目的地教育。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可以自主游戏来实现下述五方面教育目标,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1.通过自主游戏让幼儿对社会有所了解
    自主游戏是幼儿反映社会、反映成人活动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带有很大的模仿性。幼儿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模仿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老师提供了一个游戏的场景,创设了一个游戏情节,让幼儿从不同的侧面了解社会,这是自主游戏较其他游戏的不同所在。如:有一次我们大班有小朋友提出要开医院,我问他们为什么要开医院,他们说:“有很多人生病了需要治病。”“有哪些人容易生病?”“许多小朋友不讲卫生会得病,需要治病。”“老人抵抗力差最容易生病,需要治疗。”“对呀,所以我们要关心老人。”这段对话其实也是抓住幼儿最初萌芽的一种思想,有意识地升华,让幼儿了解社会的一种趋势,从而引导幼儿要尊重老人、关心老人。
    2.通过自主游戏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
    这里所指的积极的情感包括两个方面:对人的积极情感、对社会的积极情感。我们的孩子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生活在这个社会里,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因此培养幼儿良好情感,爱憎分明,是我们自主游戏中重要的教育内容。这是由自主游戏本身性质所决定的,自主游戏就是幼儿模仿成人活动、反映社会以及人际关系的游戏。如有一次,我们大班有个小朋友一改以往搭地铁用凹型积木的方法,而选用凸型积木造铁轨,还自豪地说:“瞧!我多聪明,中国人用这种形状的铁造铁轨可不会再出事故啦。”于是我问他:“为什么这么说呀?”他很认真地回答我:“过去的地铁都是外国人造的,可是外国人造的东西未必都是好的,我们中国人有时也能造出很棒的东西来。”另外的小朋友听到了这番话,也加入到“造中国地铁”的队伍中来了。在无形之中,激发了幼儿做中国人的自豪感,培养了他们对国家对社会的一种积极情感。
    3.通过自主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期是培养道德意识、道德情感、传授正确行为的关键期,因为这个阶段的幼儿很容易接受正确的、美好的、规范的刺激,这对他们养成习惯至关重要。通过自主游戏就可以完成这些目标。比如:有一次一个小朋友做商场的收银员,我对他说:“我是你的老朋友,可我今天没带钱,你就让我不付钱把饮料带走吧?”他听了我的话愣住了,但经不住我再三催促终于同意了。活动结束后我组织小朋友进行讨论,结果意见变为两种:一种认为既然是老朋友当然可以不用付钱;另一种则认为不行。一个小朋友激动地说:“商场有规则的,那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款当面点清,这条规则是人人都要遵守的。”经她这么一说大家恍然大悟。可见幼儿的道德意识、行为规范在游戏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巩固。
    4.通过自主游戏提高幼儿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教会他们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的一生总会碰到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需要处理,在学前教育期我们有意识地为幼儿设置一些小小的问题鼓励他们解决、处理,使他们从小就看见问题不以为怪、看见问题不害怕、看见问题肯动脑解决。这对将来踏上社会是个很有效的准备。如:一次在自主游戏中,编织区的孩子要把编好的“麻花”设计出各种各样的造型,畅畅小朋友用胶水固定“麻花”,可是怎么也出不了预设的效果。“这可怎么办呢?”愣了好一会儿,终于有办法了:拿起水彩笔画下设计的图案,再进行粘贴就比较容易了。一会儿,一幅用编织材料制作的画面展现出来了,她看看自己的杰作笑了。这就是在游戏中摸索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想就这个方法将来可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一生都会受益。
    5.游戏扩大孩子的知识面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孩子的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戏。”由此在游戏中让幼儿获得知识,对孩子来说学得自在;对老师来说也教得自然。事实上,在游戏中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有许多许多。诸如:四大发明、交通规则、交通工具、中国文化历史等等。这些知识的传播在游戏中是幼儿最渴望获得的,若你能雪中送炭,效果会比一次一次说教好得多。
    开展自主游戏,让幼儿充分自由地游戏,并从中获得一定的知识、经验,懂得一些道理,体会一些情感。也正是这样不断地给予,幼儿才会更爱自主游戏。自主游戏是幼儿最最喜欢的游戏。经过近十年幼儿教育实践,真正体会到“没有游戏的幼儿园不是真正的幼儿园,不会指导游戏的老师不是个好老师”这句话的含义,也真正发现自主游戏的魅力所在,我们的幼儿参加自主游戏确有许多规律性的东西值得探讨。
   
参考文献:
[1]刘炎.幼儿园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年版.
[2]幼儿园游戏指导———光明幼儿园自选游戏实验的思路与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许政涛.走向学前教育现代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许政涛,陈宪.幼儿游戏观察指导.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5]朱邓丽娟,吕卢婉儿等.幼儿游戏(上、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