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家园共育 >健康快车

谨防小儿秋冬季轮状病毒性腹泻

发表日期:2015年01月07日     浏览:2042 次

 

每年的秋冬季,婴幼儿就容易出现一种名为轮状病毒感染的腹泻,轮状病毒性肠炎该如何防治?下面就介绍有关此病的一些知识。  

认识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肠炎是小儿秋冬季常见的消化道炎症疾病,常表现为以腹泻、呕吐、发热与腹痛为特征的急性胃肠道疾病,这种疾病通常由病毒感染所致,由于病毒形状呈车轮状,故称为轮状病毒性肠炎。轮状病毒性肠炎几乎都发生在婴幼儿身上,临床资料表明,患儿中年龄最小的只有4个月,最大的不到3岁,其中6个月至1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主要通过粪便以及经过口的途径传播,病毒可在人体的小肠绒毛细胞内繁殖,造成肠黏膜损害,影响消化和吸收功能。婴幼儿胃肠功能薄弱,特别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通过食物和食具等感染了轮状病毒,1~2天即可发病。

临床特征

轮状病毒性肠炎起病常伴有发热咳嗽、咽红、流鼻涕等感冒症状,发热是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早期症状,患儿体温多在37.9℃~38.8℃左右,偶有超过39℃的,同时也有部分患儿呈现37.3℃~37.8℃的低热或并无发热,此外患儿还可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症状。然后便出现腹泻,每日腹泻5~6次,多则10~20次,大便常呈蛋花汤样或水样,带酸臭味,因含胆汁较少,大便颜色较淡,故又称为“白色腹泻”。患儿时常伴呕吐、腹痛等症状,由于腹泻带来水分和盐分的大量丢失,引起病儿脱水和酸中毒,患儿出现尿少,皮肤、口唇干燥和烦躁不安、神志淡漠等现象。所以顾医生特别提醒家长:3岁以下的婴幼儿在秋冬季若出现发热与腹泻应考虑到轮状病毒性肠炎,需要及时就医;对出现发热、腹泻的患儿,首先要注意观察便次和大便性质,另外要及时给予患儿口服补液,以防脱水。

有关防治知识

轮状病毒性腹泻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临床治疗主要以补液纠酸等对症处理,纠正孩子的脱水、酸中毒。对于腹泻症状轻的孩子可用口服补液的方法进行纠正,常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盐,症状重一些的孩子在以静脉输液的方法纠正脱水和酸中毒。近年来,干扰素(IFN)也被用来治疗轮状病毒感染,这种药可以抑制病毒在人体内的繁殖,从而减轻症状,缩短病程。母奶喂养的小儿可继续哺喂,乳母及患儿饮食宜清淡,忌油腻,可吃粥、面条、酸奶等,可少量多餐。给孩子多喂开水以防脱水,也可以服用口服补液盐。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儿应实行消化道隔离,以防交叉感染。

对于轮状病毒性肠炎的预防,应注意婴儿喂养卫生,用过的奶瓶奶嘴用开水烫泡,宝宝使用的玩具,能够触摸到的家具,都要勤用清水冲洗。大人喂小孩之前应洗手,幼儿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不洁和变质食物。不吃生、冷食。吃现成的熟食时,一定要注意出厂日期,品种质量,外售熟食最好不吃。冷热要均匀,预防感冒,使宝宝能够抵御轮状病毒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