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18年05月07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幼儿时期对人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幸福的种子,每颗种子都是一个多彩的世界,孩子们的世界色彩斑斓,作为幼儿教师,如何解读孩子的各种行为和想法呢?
本学期,我们推出“教师说"栏目,让我们跟随专业老师们视角,去倾听儿童的声音,走近儿童,走进儿童。
周一的早上,我收到了一位妈妈的信,内容大致如下:“唐老师,豆豆现在可以自己熟练的玩iPad,不再像以前那样,我们一回家就吵着要出去玩,或者出去买玩具什么的。每天晚上洗完澡,就拿着电脑在自己的房间里玩游戏或者看奥特曼的动画片。周末带他和朋友们一起出去吃饭,吃完了坐在位置上玩游戏或者看动画片,不吵也不闹。感觉孩子已经沉迷于IPAD,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希望老师能给我们一些建议”。
其实,这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了,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餐厅里,成人们天南海北的聊着天,孩子们聚精会神的玩着ipad、手机。这样的场景看起来各自其所,但是却隐藏着成人的责任缺位和怕麻烦的心理,以及电子产品笼罩下的孩子们的孤寂与自我。
如今,电脑、手机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是这些电子产品是为方便成人的工作、生活而设计,并不是为孩子们设计的玩具。电子产品在给我们带来信息便利的同时,也对儿童的成长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新闻里也时常有报道,青少年因为沉迷网络而无法自拔,因此放弃学业,人生误入歧途等等的事件。在幼儿阶段,父母或者祖辈处于各种原因,让孩子过早接触各类电子产品,痴迷电子游戏的人群出现低龄化现象,作为一名幼儿老师,对这种现象实在是痛心疾首。
我的观点是:电子产品如果使用得当,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但如果任由幼儿无节制地使用,不仅不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还会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譬如:缺乏集体游戏让孩子变得孤僻;天天抱着手机、电脑,缺乏运动,体质会变差,抵抗力下降等等。
而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有:
一、 家长工作忙,有些甚至需要经常出差,没有时间陪伴孩子,于是物质的慷慨就成了父母表达关爱的一种方式,从而忽略了精神与情感上的关怀。由此可见,这是家长的教育观念出现了问题。
二、 现在现代化与城市化的背景下,基本每个家庭都是独生子女,防盗门关闭了邻里间的友谊之门,于是动漫、手机、电脑、玩具和ipad将孩子们淹没。
知道了原因,我们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
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可下载一些适合孩子的软件,如:英语、故事、围棋、拼图等。并且控制好使用的时间: 在一般情况下,3岁为10分钟以内;4~5岁为20分钟以内;6~8岁为30分钟以内。
让孩子参与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比如:打球、溜冰、游泳、走出家门走进自然。
鼓励孩子学一种乐器,不是为了成为艺术家,而是为了陶冶性情,自娱自乐;
亲子共读,适时交流,读书是一种享受。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让有益的书籍为孩子点亮一盏心灯。
就像一首歌里唱的:“爸爸、妈妈,如果爱我你就抱抱我;如果爱我你就亲亲我”。童年的时光总是短暂,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父母的用心陪伴。
因此,多陪陪他们吧,给他们讲你小去过的郊野赤足奔跑;静静的伫立花丛感受着蝴蝶起舞蜜蜂忙的景象;在宁静的夜晚数时候听过的童话,倾听他们的心声;带他们去你曾经一数永远也无法数清楚的星星;并肩站在大海边,想象着它的无边无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