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家园共育 >教师园地

教师说 | 观察记录之后,我们可以做什么

发表日期:2019年03月18日



导言

本学期,平台将继续推出教师说栏目,实验幼儿园的老师们将以专业的视角分别从:幼儿园教师观察幼儿游戏幼儿与环境以及区域创设四个专题,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对幼儿教育的见解。同时,我们还会在第五周、第十二周以及第十六周送出家长福利,让实验幼儿园的老师们解答您在育儿方面的困惑,大家可以积极的留言,我们将选出一些问题给出解答哦!

作为一名学前教育的教师,对于幼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我们都想读懂,而现实中我们懂的太少,所以要做的就有很多。观察幼儿行为是理解幼儿的第一步,只有潜心观察、客观记录、全面解读,从游戏活动的情境中感知幼儿语言或行为的意义,才能逐步走进幼儿的世界,并在幼儿学习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支架式教学中指出,教师必须了解幼儿的发展学习或需求,对幼儿的观察判断必须是正确、有效度与信度的专业观察。而观察记录有助于我们了解幼儿的发展,判断自己的教育行为,改进教育策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当教师真正愿意看和听,我们便能够发现幼儿的语言、一举一动都是与教师心灵的对话。

作为想要“为孩子种下一生幸福的种子”的深圳实验幼儿园的教师来说,对幼儿的观察记录已经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可观察记录之后,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呢,这是很多教师容易忽略且做的不够深入的方面。个人认为在观察记录之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分析、解读和反思。



一、确定分析维度,有理有据地进行分析。


分析部分可依据观察目标确定分析维度,不宜简单概述或进行总结性的评价,如“幼儿的建构能力很强”“幼儿达到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大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具体来说,分析部分要包括三个要素,一是分析维度,二是分析的依据,三是联系实录中的相应行为进行分析。如大班建构游戏分析维度至少可以从材料使用、建构造型的能力、合作水平、学习品质等方面展开。以建构造型的能力为例,分析部分可以这样展开:“从建构造型的能力来看,《指南》中指出5—6岁儿童‘能用常见的几何形体有创意地拼搭和画出物体的造型’。该幼儿能够采用垒高、围合、架空、对称等方法搭建出很高的城堡,可见其对于形状与空间具有较强的感知能力……”其他维度也分别依此展开即可,在联系实录中的行为进行分析时,还应注意从幼儿行为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两方面展开,为提出支持策略提供依据。



二、解读幼儿行为,提出有针对性的支持策略,扬长补短。


作为教师必备技能之一的“会解读”,在观察记录、分析之后也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不抱任何成见的细细阅读记录,看见幼儿的行为表现;尝试分析行为背后的信息:分析行为发生的背景与原因(需要与幼儿交流后定);参照工具分析观察信息:幼儿的发展水平、当下的兴趣与可能的发展需要……。接着提出有针对性的支持策略,扬长补短。所谓扬长,即继续支持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如“继续支持幼儿合作搭建更复杂的造型,可以通过图文、视频、实地观摩等丰富幼儿关于城堡的经验,引导幼儿加强规划,鼓励幼儿进行创造性的搭建”。所谓补短,即充分拓展幼儿在认知、语言、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空间,如“针对幼儿未能很好地进行合作,部分幼儿仍然处于平行游戏水平的实际状况,可引导幼儿开展多人合作的建构游戏,鼓励幼儿集体商量确定主题、分工合作、寻找更多样的材料进行搭建”。



三、教师的相关反思:


1.个人的喜好、价值观在幼儿行为分析与解读中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无形当中,我们的分析和解读就会受主观臆断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尽可能把自己放在客观的位置。

2.所有的幼儿在一定时间、一定场合都可能会有不当或“错误”的行为,这些行为背后可能都存在一定的原因,教师应深入的了解背后的原因,思考积极的回应策略。

3.分析与解读之后,真正的挑战不在于管理和调控幼儿的行为,而是如何整合多种管理模式中的有效元素,形成富有个人独特风格的管理与调控方式。这对于每个追求卓越的教师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文稿:虎慧丽

审稿:白小溪

责编:小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