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家园共育 >教师园地

教师说 | 看见儿童

发表日期:2018年12月05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幼儿时期对人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幸福的种子,每颗种子都是一个多彩的世界,孩子们的世界色彩斑斓,作为幼儿教师,如何解读孩子的各种行为和想法呢?





本学期,我们推出“教师说"栏目,让我们跟随专业老师们视角,去倾听儿童的声音,走近儿童,走进儿童。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关注幼儿日常表现,及时发现和赏识每个幼儿的点滴进步,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积极性、自信心;有效运用观察、谈话、家园联系、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客观的、全面的了解和评价幼儿;有效运用评价结果,指导下一步教育活动的开展。”可见评价幼儿是一个老师要具备的专业能力之一,也是重要能力之一。可是评价对于老师来说又是最难掌握的专业之一,特别是新手老师




一、从“看不见”到“看得见”

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我,仅凭着一颗喜爱孩子的心和一种对工作莫名的热情便开启了我的幼教之路。原以为这条路上更多是带着孩子游戏,欢歌舞蹈的画面。谁知入职没多久,一个重大的难题便落在了自己的身上,班主任说班级要写家园联系本,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很努力也很认真的新手老师,每天用尽全力陪伴孩子,可是为什么写起来,谁做了什么,有什么值得记录和可以沟通的,我脑海里却空白一片。看着班主任行云流水般一本接一本的写,而我半个小时过去了却一个字也憋不出来。这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我开始反思,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每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我却看不见孩子的成长和变化。我不停的翻看班主任老师是如何写的,慢慢的通过班主任老师的引导和幼儿园组织的培训让我发现看不见孩子是因为我心中没有孩子发展的观念,我不知道他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其实已经告诉我他正在发展着什么。当时的我不具备解读这些行为的能力,他们每天都是这么玩的,我觉得孩子没有什么变化,所以我不清楚有什么是可以记录的。,我了解了问题的根源,我开始有意识的去关注孩子们的活动,从半个小时憋不出一个字,到半个小时可以写出两个,从简单的一两句话的描述,慢慢到小事件的分享,我从看不见开始看见了。



当我能看见孩子的时候,我就更能理解他们的需求,能更好的帮助到他, 家园携手记录,收集着幼儿成长中的一点一滴,不仅让我更加了解幼儿,也更有可能为幼儿提供适宜个体发展的教育策略。


二“看得懂”后......


随着三人行课程的不断推进,我接受了更多更加专业的培训。专家的分享,让我了解到什么是真正的“儿童视角”。从“成人的视角”到“假装儿童视角”到“站在儿童的角度”再到“儿童自己的视角”,以及幼儿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儿童参与学习最终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样的评价才是适宜儿童的评价,结果重要?还是过程重要?是你眼中孩子的世界?还是孩子眼中真正的世界?一个个问题充斥在脑海中,这样的理解和这样的转变对我来说是专业上巨大的一次挑战。对于评价我也有了自己新的思考。如何真正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去发现孩子的需要并能给予支持,让他从中得到学习与发展, “看见”孩子已经无法满足这样的专业需求,我要慢慢的转向“看得懂”。儿童眼中的世界和成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我的专业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

这让我回想起,刚入职第一年,户外活动回来,小朋友陆续在换衣服,3岁半的小火车突然爬上了书包柜,当时我第一个想法是怎么可以爬上书包柜这是危险的也是不符合规则的。(这是我,一个成人的视角)我阻止的声音还未传到他耳朵,我看到他爬上书包柜在宣传栏里妈妈的照片上亲吻了一下,原来他是想妈妈了(这是儿童视角),这件事让我触动很深,可能我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需要的是等一等,不要着急从我们成人的视角去要求或者去判断、评价孩子。在之后的教学中,我常常提醒自己要等一等。



睡前管理员-小宇

班级开展我是小小管理员活动,小宇作为拖鞋管理员非常的尽责,刚上任的时候,看到没有摆整齐的拖鞋,他会亲自一双双的摆好,可是每次他帮忙摆好后,第二天那个小朋友的拖鞋仍是乱的,于是他把帮忙整理变成了来 “告状”:

小宇:“刘老师,他们的拖鞋总是不摆整齐就上床。”

我知道他想让小朋友们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拖鞋,可是显然帮忙摆是没有效果的。

我在想,作为老师,我可以怎样帮助他实现他的想法我问他:“你是管理员,除了可以帮小朋友做,你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他们自己摆好呢?”

第二天,卫生间里突然多了一堆拖鞋。我想这应该是他的新策略,我不作声,默默观察,看看这一堆拖鞋的结果会怎样。

小朋友们起床了,好多人找不到自己的拖鞋,纷纷来找老师,发现拖鞋在洗手间的小朋友,就自己拿回拖鞋也并不知道原因是什么?那么新的问题来了?怎么能让小朋友了解小宇的意图呢?

我再次问他:“为什么把拖鞋放到洗手间?”

小宇:“因为他们没摆好”

老师:“他们知道这个原因吗?” 小宇摇摇头,剩在这里的拖鞋是谁的,小宇自己已经不记得了

于是我继续启发他:有什么办法可以既让大家知道你的意图,又不会造成混乱?”

小宇又开始了他的思考。

第三天,在小朋友上床后,他们摆放衣服的椅子前面多了一双双拖鞋。

和小宇的互动中,我看到了一个孩子在老师的支持下,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和提升的。

信任孩子是有能力的同时,作为老师还要有能力提供给孩子适宜的支持,让他们在已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和提高。读懂孩子的我,还需要继续学习如何给孩子适宜的支持,真正做好一个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过去的教育观念里,我们常以幼儿发展的结果作为评价对象,教师更关注结果的达成,常常会忽视达成结果的教育过程。“三人行”课程过程,注重形成性评价,要求教师关注幼儿一点一滴的表现,而不仅仅是结果。

用学习故事记录幼儿成长的轨迹、重视非正式评价、邀请家长参与评价等实施策略,让孩子的学习看得见,让家长、教师在这个评价中不断调整和确立我们的儿童观—“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幸福的种子,每个种子都是一个多彩的世界。”让我们把评价变得更有温度,让老师更容易去发现孩子的力量。

作者:刘金
审核:仇亚萍
责编:钮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