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18年05月16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幼儿时期对人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幸福的种子,每颗种子都是一个多彩的世界,孩子们的世界色彩斑斓,作为幼儿教师,如何解读孩子的各种行为和想法呢?
本学期,我们推出“教师说"栏目,让我们跟随专业老师们视角,去倾听儿童的声音,走近儿童,走进儿童。
俗话说呀,童言无忌,孩子们的童言趣语稚嫩可爱,经常把家人逗得哈哈大笑。家人也会经常逗孩子,比如问孩子:长大后想和谁结婚?于是乎我们听到了千奇百怪的答案:
1、我长大了要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小姨结婚!听到这个答案,家人几乎晕倒一片,原来孩子心目中的结婚就是和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嘛~
2、我想和XXX结婚!虽然说的是好朋友的名字,但是关键和娃的性别一样啊!妈妈顿时担心地唠叨起来:男孩子不能和男孩子结婚,男孩子要和女孩子结婚等等,甚至现身说法,你看爸爸是男孩子,妈妈是女孩子,吧啦吧啦……
3、我长大后要和妈妈结婚了!妈妈开心的笑了,但是爸爸不乐意了,告诉娃:妈妈已经和我结婚了,不可以重复结婚等等,娃一脸听不懂的表情。
4、我要和XXX结婚!说的是异性好朋友的名字,这是最正常的答案了吧?可是家长又开始担心了,是不是我家孩子早熟啊?长大以后会不会早恋啊?……
幼儿从3、4岁开始,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产生,性别角色意识也慢慢增强。开始,他们会对自己的父母产生强烈的好感,比如女孩会说要和爸爸结婚,男孩会说要和妈妈结婚。
这种好感实际上是孩子对性别角色和异性最初的一种认识和体现。等到4-6岁,他们便会进入"婚姻敏感期"。孩子们会意识到应该和同龄的人“结婚”,孩子们就会在小朋友中间选择结婚对象。这个时候选择的结婚对象是小朋友强行式的一厢情愿,他会自己认为XXX是我的王子或公主,要是对方不愿意甚至还会哭闹。这个时候作为老师或者家长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婚姻观,那么我们该如何引导呢?
家长在听到孩子们谈论这些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来评判孩子,也不要反应过度,而要通过正确的“婚姻观”来引导孩子。如孩子因为别人不同意和他结婚而哭闹,我们应该告诉孩子:结婚是两个人的事,如果他不喜欢你,你可以重新选择。也可以告诉孩子我国是一夫一妻制,只能选择一个结婚对象。
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模式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样,让孩子感受每个角色在婚姻里的付出、责任和担当。另外,不必在孩子面前刻意避讳夫妻间的拥抱和亲吻,告诉孩子这是相爱的人表达爱的一种方法,等他长大后也可以对自己的爱人表达。
婚姻敏感期是一个纯粹的情感培养和情感发展的过程,让幼儿在童年顺利度过渡过婚姻的敏感期,将为孩子以后的婚姻关系奠定基础。事实上,婚姻的敏感期的出现是儿童的情绪、情感逐渐成熟的标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