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家园共育 >教师园地

教师说 | 小班萌娃吃饭大事件…

发表日期:2018年09月11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幼儿时期对人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幸福的种子,每颗种子都是一个多彩的世界,孩子们的世界色彩斑斓,作为幼儿教师,如何解读孩子的各种行为和想法呢?


本学期,我们推出“教师说"栏目,让我们跟随专业老师们视角,去倾听儿童的声音,走近儿童,走进儿童。



九月,一大波萌娃来袭,幼儿园里每天都是热闹非凡,老师们使出浑身解数跟孩子们拉近距离,家长们或忧心忡忡或淡定自如的接送,萌娃们或欢呼雀跃或嚎啕大哭的来迎接小班生活。这几天,通过对孩子的观察和以及跟家长之间的沟通,我发现,吃饭是一件很聚焦的事件。有几个典型的案例跟大家分享一下:


案例一:

拿了饭菜之后,一个小姑娘坐在椅子上坐了一会,然后转过头看着妈妈说:妈妈你喂我呀!你怎么不喂我了呀?妈妈看了老师一眼,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你都上幼儿园了,妈妈不喂你了,你自己吃吧。小姑娘气呼呼的说:哼!你不喂我,我就不吃了!几个回合之后,妈妈妥协,拿起勺子开始喂饭。

案例二:

今天的午餐里有牛肉块,我看到有些孩子嚼了几口没嚼碎就吐在垃圾盘里了。等孩子们吃完饭了,就有家长来跟我反馈说:老师,我觉得饭煮的有点硬,而且牛肉块太大了,孩子吞不下去。我问孩子在家里有吃过一块一块的肉吗?妈妈说没有,基本都是切成肉末给孩子吃。


有的娃只吃米饭,对碗里的菜熟视无睹,有的娃只吃肉,一说吃青菜就会呕吐状,有的娃不会用磨牙咀嚼,所以包了满满一口的饭,有的娃对着香蕉干瞪眼,因为不知道怎么剥。面对萌娃们各种关于吃的小麻烦,老师应该如何应对呢?

其实,幼儿园的配餐是有科学的定量食谱的,能充分保证幼儿在身体发育期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那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呢?




1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引导幼儿明白好好吃饭的重要性。 

比如,利用“娃娃家”游戏来和孩子一起制作饭菜,帮助孩子学习如何正确使用餐具等;还可以通过故事《胖胖和瘦瘦》,让孩子明白挑食的孩子会又瘦又小,样样都爱吃的孩子会长的健康又强壮;讲述有趣的绘本故事《肚子里的火车站》,让孩子们形象地了解肚子里发生的事情:火车站里面住着很多的小精灵,没有食物掉到肚子里的时候他们就在里打呼噜,肚子就会咕噜咕噜的响,会很饿,有食物掉到肚里里他们就会忙碌起来,他们最喜欢吃青菜、豌豆、全麦食物等,并且喜欢被嚼碎的小块的食物……


2
在幼儿进餐前介绍菜名及其营养价值

进餐之前,先让小朋友猜猜今天吃什么?能给我们的身体提供些什么样的营养?我们该怎样让这些营养的东西进入我们的身体?同时,老师可以把饭和菜端到孩子们面前请他们闻一闻,香味能让孩子们食指大动。

3
进餐时多鼓励

小班幼儿善于观察和模仿,看到小朋友在吃青菜、坐的很端正、吃饭时不掉饭粒、可以把骨头放在垃圾盘里等行为时,老师要在集体面前积极的鼓励和肯定。

如果有孩子说:“我不想吃了。” 老师只是说不吃就算了,可能其他孩子就会纷纷效仿,说自己不想吃了。那么,老师应该怎么回应呢?在对孩子的身体状况和饮食习惯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如果孩子是因为出现了畏难情绪或者想赶快去玩,这时候老师应该鼓励孩子继续吃点,比如说:我看到你已经吃了一大半了,真棒!你肯定还能再吃一点。如果是孩子身体不适或者胃口不佳,老师就不要强求,尊重孩子的感受。

4
进餐后及时表扬

为了培养孩子独立进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在饭后针对孩子的进餐时间、收拾餐具、吃饭礼仪、饮食习惯进行表扬, 让孩子对吃饭这件事件更加有信心和成就感。

以上,是我的几点思考和建议。建立好的饮食习惯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家庭的配合,希望在家庭的一日三餐中,家长也能积极地鼓励孩子自己吃饭,食材尽量多样化,并尽量避免食物烹饪的过于稀软。锻炼孩子的咀嚼能力,为换牙期的顺利过渡做好准备。

本文作者:王 峥
责任编辑:钮 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