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家园共育 >教师园地

反思,和儿童共同成长 | 国际视野

发表日期:2019年04月12日



寒假期间,深圳实验幼儿园的沈敏、白小溪两位老师带着实验幼儿园在幼儿视觉艺术方面的实践经验,漂洋过海到了新西兰参加了第八届早期儿童艺术教育研讨会,进行了交流与分享。在交流过程当中,两位老师也有了许多的收获,接下来我们将分期向大家推送相关的文章,欢迎大家关注哦!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 反思。然而,幼儿园工作繁琐,常常让教师们陷入困顿之中,有时甚至会局限于要做的事,而忽略了需要关注的人。而这次走进新西兰,走进这群富有激情和专业深度的老师们,让我再次深深的感受到,幼儿园教师需要通过反思不断激发工作的热情,也要通过反思去构建与儿童共同探索、学习、成长的场域。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需要为自己构建一个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反思的框架。



1

思考儿童是谁?我们和他们的关系如何?


近年来,“儿童视角”这一次在幼教圈甚是流行,可是真正的“儿童视角”应从何说起呢?我认为,我们需要再一次思考儿童是谁?成人和儿童又是何种关系。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在平台上推广了“儿童说”栏目,通过倾听和了解儿童的话语来发现我们对事情本真的理解。在这些话语中,我们再次认识了,儿童是探索家、哲学家、艺术家……走进儿童视角的过程,是不断的倾听幼儿、发现幼儿的过程,正如新西兰幼儿园老师所使用的学习故事的工具所指引的那样,发现的这个过程本身就是让人欣喜的,如果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能看到、听到、感受到孩子,我想这份工作会让我们感受到源源不断的快乐与惊喜。


《纲要》中说,教师应该成为幼儿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成为这样的教师,首先应该建立和幼儿平等的关系。而平等关系的构建,非常需要的是换位思考的能力,这也是走进儿童视角一个必须的条件。我们需要思考一些对待孩子的方式的恰当性。比如,我们可以这样询问自己:当我认真的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是否希望被打断?我是否能够接受别人在大庭广众下批评我?我是否愿意和别人被比较?当我的情绪不能够被理解的时候,我的感受如何?以及非常重要的是,我们给孩子提出的要求,自己是否能够做到?当我们开始询问自己的时候,也许会发现,幼儿园教师的成长就像是一场自我观照的旅程,也许在幼儿的身上,我们能找到那个曾经的自己,获得再次成长的可能。


2

思考每一天的活动


  幼儿园老师的每一天,都是丰富而充满挑战的。本次走进了新西兰不同的幼儿园,给我一个最大的共同的感受就是,老师们都非常愿意和身边的同事以及同行交流关于在日常带班中的发现、困惑。同事之间的交流也常常是让人振奋的,因为老师们都非常的会鼓励他人。在和Chealsea幼儿园老师沟通的过程当中,我们了解到他们的老师一周会进行两次的集中会议,主要是针对活动开展、小朋友的情况进行交流和反思。老师们认为反思和集中的研讨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进行接下来的工作。



这让我想到我们幼儿园进行的“一日一议”活动,老师们有更多的时间能够坐下来反思和交流当天的活动,在“一日一议”的过程中,我们也希望老师们能够将关注的重点聚焦在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上,并对当日的活动能够有一些思考。

反思的问题可以包括:

1.班级老师配合的情况

2.幼儿发起的自主活动和教师主导的活动时间分配情况

3.幼儿的新发现及后续的支持

4.当前进行的活动中对幼儿的价值……


3

思考班级文化的构建及课程的开展


强调儿童的主动性,那么教师的作用是否重要?答案是必然的。在长期的探索中,对于许多教师来说是需要消除“二元对立”的思维局限,构建一种班级中每个人都能够对活动的开展做出共享的班级文化。教师倾听儿童的想法和情感,为他们创设能够激发学习兴趣的环境、提供能够支持的材料,并不断思考这些材料对幼儿学习的推动作用,课程就这样应运而生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的能力,向儿童提出新的挑战。


同时教师和儿童的学习也是一个互惠互利的关系,幼儿也许能够给我们带来许多不同的看待问题的视角。课程的开展也需要放开一个需要进行一个长期探索的预设的绑架,而是在开展活动前评估这一活动可能会给孩子带来的价值,进而立足当时当下的情境,带着好奇心和儿童一起探索,并且和幼儿一起尝试不同的、有趣的玩法,也就是新西兰学习故事中的提到的注意、识别、回应的过程。不断的用注意、识别、回应与幼儿共同建构班级发现、探索、共同学习的文化和课程的开展。


文稿:白小溪

责编:师 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