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家园共育 >健康快车

保育保健|家长如何预防幼儿传染病

发表日期:2019年09月06日



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极为迅速的时期,他们年龄小,抵抗力差,情绪不稳定,在集体生活中,很容易发生传染性疾病。因此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做好疾病预防,保护幼儿健康尤为重要。那么,家长应如何预防幼儿传染病的发生呢?本平台本学期开设保育保健大课堂栏目,为家长科学育儿答疑解惑。


习惯是“保障”

幼儿应在家长和老师的教育下养成良好卫生、生活习惯。只有习惯良好,才能保障幼儿健康成长。建议如下:

1.勤洗手;尤其进食前和如厕后,要用洗手液洗净双手,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

2.勤喝水;每日饮水量要充足(2-3岁100-140 ml/kg体重每天,4-6岁90-110ml/㎏体重每天)。


3.勤通风;室内密闭1小时后,应开窗通风换气,勤清洁居室,保持环境卫生。

4.注意:咳嗽、打喷嚏时,要口对着手肘,捂住口鼻。


体质是“王道”

幼儿患病,通常家长都很焦虑,只有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免疫力,才能使幼儿不生病、少生病,预防重点如下:

1.饮食营养要均衡;不进食未煮熟煮透食物食物,不吃变质、不洁、生冷生腌食物;



2.睡眠要充足;保证幼儿每天睡11-12小时,其中午睡一般应达到2小时左右。

3.户外活动不可少;每天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锻炼1小时。

4.情绪愉快稳定;科学证明,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会使人健康并且增强身体抵抗力。


隔离是“关键”

传染病的有效控制,离不开三个关键环节,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所以应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预防重点如下:

1.不与患有传染病患儿接触,接触时要戴口罩,接触后及时洗手。如果患上传染性疾病,要及时、主动隔离,并戴口罩。

2.不到人流密集、或封闭的公共场所。

3.不带病上学。注意劳逸结合,生病时要及时休息,恢复体力,才能更好地调动机体防御系统,对抗病毒、细菌,快速恢复健康!



文稿:温   玉

审稿:杨   黎

责编:小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