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百花部 >百花新闻

以行为径 论道课程 | 深圳实验幼儿园(集团)“幼有善育”鹏城论坛系列第四期研讨活动

发表日期:2021年12月07日

泰勒曾说:“课程是教育事业的核心,是教育运行的手段,没有课程,教育就没有了用以传达信息、表达意义、说明价值的媒介。”课程是幼儿园发展的灵魂,是高质量学前教育的重要基石,是实现“幼有善育”的重要抓手。


图片


图片


图片


继“看见儿童”的区域材料、空间与环境、一日生活之后,11月26日上午,“看见儿童”第四期论坛活动以“看见儿童的园本课程”为主题,在龙华区梅龙幼儿园顺利举行。



图片
图片



- 观看直播 共同研讨 -



图片

深圳实验幼儿园(百花部)

图片

深圳实验幼儿园(侨香部)



图片

深圳市光明实验幼儿园

图片

深圳市光明区大第幼儿园



图片

深圳市大鹏新区

大鹏实验幼儿园

图片

深圳市坪山区

坪山实验幼儿园




图片

福田区行学苑福田区

行学苑幼儿中心

图片

深圳市福田区

中洲滨海幼儿园




- 知之愈明 行之愈笃 -


基于“现场观摩+参与式论坛”“名园经验+专家视角”的方式,各园立足园本课程开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幼儿的需要、兴趣,聚焦园本课程的建构路径、如何在一日生活中有效实施、如何开发挖掘多种资源为园本课程服务三个问题进行开放式研训交流,立足各园的实际情况与特色,展开问题导向式研讨,提升对园本课程的认识,拓展园本课程的内涵。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知行统一 知之益明 -


古人云:“知行相资以为用。”从儿童需要出发,从儿童视角考虑,将得来的知识落实到实践中才能真正践行“看见儿童”。


图片

深圳实验幼儿园(百花部)


第四场“鹏程论坛”在龙华区梅龙幼儿园举行,本期以“看见儿童”的园本课程为主题。从刘红喜园长对共生课程实施的报告中,我们感受到该幼儿园共生课程的构建过程,他们从生活活动、学习活动、自主游戏活动、体育活动、过渡环节等途径实施,通过共创、共享、共产进行构建。让大家感触最深的便是区域游戏共享,他们打破了班级界限,与年级各班进行联动,便于儿童进行班级无边界的自主游戏,关注幼儿对区域活动的持续探究,提升交往能力,以促进共同成长。共享区域能关注到个体差异,通过丰富的材料,关注儿童个性化发展,过程中老师们及时观察指导孩子,师幼得到共同成长,以园本课程发展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发展。

——蔡晓仪

图片


图片

深圳实验幼儿园(侨香部)


第四场“鹏程论坛”在龙华区梅龙幼儿园举行,本期以“看见儿童”的园本课程为主题。从刘红喜园长对共生课程实施的报告中,我们感受到该幼儿园共生课程的构建过程,他们从生活活动、学习活动、自主游戏活动、体育活动、过渡环节等途径实施,通过共创、共享、共产进行构建。让大家感触最深的便是区域游戏共享,他们打破了班级界限,与年级各班进行联动,便于儿童进行班级无边界的自主游戏,关注幼儿对区域活动的持续探究,提升交往能力,以促进共同成长。共享区域能关注到个体差异,通过丰富的材料,关注儿童个性化发展,过程中老师们及时观察指导孩子,师幼得到共同成长,以园本课程发展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发展。

——黄超

图片


图片

深圳市坪山区实验幼儿园


作为老师应该尊重幼儿的权益,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展幼儿的主动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保教活动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研究幼儿遵循幼儿成长规律提升保教工作专业化和水平。

学习先进学前教育理论,了解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质,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到终身学习的典范,有句话叫“人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活到老学到老。

——温惠婷

图片


图片

深圳市大鹏新区

大鹏实验幼儿园


在本期“看见儿童”的园本课程中,通过杨宁教授的讲解,更具体的了解到园本课程的特性,如教授所说“园本课程是课程,园本课程不是课程,园本课程它还是课程。”可知园本课程具有课程所需要的计划、目的、组织、评价和教育性,同时它也具有包容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和过渡环节等特征。在刘红喜园长介绍的共生课程中,可以看到丰富的材料,促进了儿童的个性化发展;其中在大班设立了一个互助箱,可以是中小班幼儿向大班的哥哥姐姐写求助信寻求帮助,也可以是同年级幼儿互相寻求帮助,根据我园的特色体育教育,我们是否也可以进行模仿,设立互助箱,让大班的哥哥姐姐为弟弟妹妹们解决体育活动上遇到的问题。在探园的过程中,有小女孩用因木棉进行拓印,老师问道:“为什么要敲呢?”一个女孩子回答“因为敲需要锤子”另一个女孩答到“它反面贴了叶子,敲就会染上颜色”,对此我们可以联想到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孩子们知道“做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基于本期论坛的学习,我有以下疑问:如何确定特色园本课程和该园本特色课程在当代教育观下发展趋势的判断?

——秦傲兰

图片


图片

深圳市光明实验幼儿园


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提到“小立课程,大作功夫。”课程是幼儿园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的课程既要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也要考虑到幼儿发展的差异型。“看见儿童”的园本课程,既要认识到园本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更要考虑到园本课程的整合性、潜在性等。

共生课程有六大实施途径,生活活动、学习活动、自主游戏活动、体育活动、过渡环节以及空间环境,通过共创、共享、共产进行构建。园本课程是丰富的、回归性的、相互联动、共同发展的,在共享区域活动中,幼儿一起体会到收获的快乐,一起在学习中成长,老师在共生课程中相互学习,在体验中共同成长,共创、共建的园本课程有利于打破区域、班级之间的界限,还给儿童更多的选择权,看见儿童的相互联动、共生共长。

——韩甘甜

图片


图片

深圳市光明区大第幼儿园


首先,共享区域能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通过丰富而有层次的材料,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其次,课程打破了领域界限、班级界限、年龄界限,使幼儿的学习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性,使成人和幼儿成为一个和谐的共同体,共同成长。再次,共生课程在教师的维度也是一个共创、共享、共长的过程,既挖掘了教师个人的优势,又发挥了教师团队的智慧。最后,园本课程的建构核心是基于儿童、发展儿童,理清对园本课程要素的认识,加深和重塑了对园本课程的理解。

“儿童的变化产生于活动之中,而非预设于儿童之前。”杨宁教授引用多尔的话,进一步阐释了自己的儿童观,“看见儿童意味着我们不能用现代主义的视角、方法规范幼儿园课程,特别是园本课程,园本课程不是固定的跑道,而是儿童生长的跑道。园本课程是源于儿童与儿童、儿童与教师等多主体共创、共享、共长的课程,是带给儿童生态、生活、生命的教育。

——钱礼春

图片


图片

福田区行学苑幼儿中心


王水发副局长也说到“共生是一种关系性的生成与发展关系,教育就是这种关系。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强调和谐共生,包括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这让我想到了我们园所的课程理念,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综合探究的形式展开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建筑”的园本课程。例如这学期我们班的探究主题是对“树枝”的展开,会将五大领域与其相结合,孩子们会在科学区了解到造纸术、在语言区开展对树枝形状的探讨、在美工区对树枝进行“加工”和“改造”变成各种各样的手工作品,还会成为“小小环保宣传员”告诉爸爸妈妈和其他的小朋友节约用纸,爱护环境等等。

园本课程是以幼儿园现实状况为本,它通过一日活动有效实施,它应该利于儿童五大领域的发展。通过这次的学习后,可以将共生课程里和我们园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地方充分学习和利用,比如共享区域的设置和投放。我们将继续结合园所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儿童为本,更好地落实和完善我们园的园本课程。

——王蕾

图片


图片

深圳市福田区中洲滨海幼儿园


首先了解到梅龙幼儿园在区域共享中采用班级联动、阶梯式进阶共享、资源再生游戏化等等,在阶梯式共享中由:幼儿分班自主操作→幼儿轮班操作玩耍→老师轮带玩耍→年级共享区域玩耍,创新式的区域共享模式中可以感受到儿童角度出发的教育立场。

其次在跟随镜头走进幼儿园中,看到了互助箱、生命墙、拓印区等等富有园本特色的教育契机。通过一个小小的“互助箱”,让我深深感受到梅龙幼儿园所倡导的共生、共享、共融、共长。

——刘婉舒

图片


“看见儿童”的园本课程,不仅要看到儿童的兴趣、需要,更要看到园本课程的基础性、全面性、生活性、活动性、整合性和潜在性。

深圳实验幼儿园(集团)以此为契机,将继续开展园本教研活动,看见儿童的园本课程,从课程出发,优化教育活动,提升“幼有善育”学前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