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百花部 >百花新闻

时势召唤 吾辈当驱 | 深圳实验幼儿园党员抗疫行动纪实(二)

发表日期:2022年03月21日

图片


图片

深圳实验幼儿园

青年教师志愿者谢佳儿

的抗疫心路历程




2022年2月,因受到疫情影响,幼儿园未能如期开学,而我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教师,在居家工作的同时,积极响应号召,参加了社区的抗疫志愿工作,还在线上为教职工们分享了在抗疫一线的工作感受。


我为什么去当抗疫志愿者?
图片


图片


首先是时间优势。疫情期间,现在居家办公,我们每周工作安排都会提前通知,时间支配是比较灵活的。也因为看到社区工作人员都很辛苦,工作日年轻义工少,人手不足,而我可以按照自己的工作安排配合社区排班。


其次是心理原因。2月11日我接到血液中心号召献血的短信,下午我就去了献血站,但因为近期身体原因需要长期服药,血就算抽出来也不能用,让我感觉自己失去了一项社会职能,第一次觉得自己“没用”。直到2月21日,本应该正式开学,却因为疫情停步,这一天我再次收到血液中心短信,就萌生了当志愿者的想法。


从寒假前“0107”疫情到昨天,两个月时间我共计采核酸38次,每次采核酸大概涉及维持秩序、扫核酸码、采样本、运送样本、检验样本,如此保守计算已经5个工作人员了,5X38=190人次在为我服务;再按自费核酸每次33元算, 33 x 38=1254元,其实远远不止,因为33元是财政补贴过的价格。上到国家财政下到医护、社工、义工,都在围着我转,我还是年轻党员,那我在做什么呢?


再者就是现实原因了。我属于在家宅不住的人,又不敢随便外出,在家呆的时间太长了也不好,去做义工的话,稍微从家里消失一会也不错。但是说实话,每次出门去做义工之前也会迟疑的,我在家舒舒服服呆着不好吗?但是想到已经报名了,就要去。


我就这样站上抗疫一线了。社区排一次班是3个小时,有些义工主动要求每天排2次班;有些义工不肯休息,因为居民源源不断地来,不会因为工作人员休息就停止;也有白天正常上班的义工,一下班就赶回来帮忙,周末义工名额基本要靠抢;甚至有些在上一个核酸点服务完,马上又到这一个核酸点来了,哪里需要哪里搬。“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是志愿者。”这个口号是落在实处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做了什么?见到什么?
图片


图片


义工上岗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穿戴好防护装备五件套,穿上鞋套走起路来很大声,特别有存在感。天气慢慢热起来,有时也会感觉喘不过气。前段时间冷空气来袭,风雨交加,医护人员顶着寒风瑟瑟发抖,但他们根本不能停下来。


义工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协助排队、维护秩序、扫核酸码。既要防止身强力壮者插队,也要帮助年老体弱者、孕妇插队,解决各种疑难问题,比如没带手机、手机没网络、居民排队起冲突、核酸结果出不来影响正常上班等等……后来要求居民扫场所码,绿码可以正常采样,黄码居民需要到医院去,红码居民需要交由社区处理,很多居民不理解,义工就要向居民解释,安抚他们的情绪。工作内容很细碎,好像可有可无,但是义工一旦离开影响还是挺大的。


我观察了排队的人。有的居民积极配合,耐心排队,有的居民自己做了糖感谢工作人员,有的也直接成为志愿者了;也有居民不停抱怨,觉得麻烦、人多、医护太慢,总会有理由责备别人;还有拒不配合的居民。有一天我遇到一个阿姨,不愿扫场所码,直接冲过围栏,我追着她请她配合防疫要求,后来她直接把手机贴到我的面罩上来,很不友好地说:“看看看!给你看个够!”当时排队的人都在看着。作为义工本来就是去帮忙的,看到她扫码了就够了,不要给社区增添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我说了句“谢谢你配合”,就离开了。


我想了什么?
图片



图片


从前我也有很多当义工的经历,图书馆、老人院、2011年深圳大运会、临终关怀和留守儿童通信志愿者,但这些志愿活动是为这个社会本身锦上添花的,跟抗疫志愿者的感觉完全不一样。首先做抗疫志愿者存在一定危险,其次抗击疫情,就像一场人类的自救行动,不干不行的。


有一天,我遇到自己的初中老师,帅气依旧,但是变光头了,精神状态也不似从前。我穿着一身防护服,他肯定认不出我来,我也没有走过去喊他,就远远地看着,突然之间感觉自己长大了,我的老师都老了,有什么事也得要我们年轻人上,担子已经到我们的肩上来了。


一条核酸队伍里通常会有很多不同生命状态的缩影:有人坦然,有人骂骂咧咧。无论开心或不开心这件事情都要做,何不平静地面对,心情是自己的主观感受,最终都会反馈到自己的身体上。


图片


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没有谁是唯一的存在,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只要我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受着国家的保护,就要履行公民的职责。很多国家的防疫措施和我们完全不同,面对这场灾难,我们的人力、物力、财力大量消耗,但国家不会做所谓的“亏本生意”,作为一介普通公民,我无法像国家领导人或专业人士那样纵观全局,那我就选择相信,并且配合。目前,防疫工作已经常态化,需要每个人的配合,在岁月静好的日子里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时间、精力专心放在本职工作上,医护人员可以专心科研、救死扶伤,老师也可以把精力更多地放在教学工作上。希望以后再也没有抗疫一线,也就再也不需要抗疫志愿者。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