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侨香部 >侨香新闻

隐形的蹦极绳——依恋关系 | 幼教资讯

发表日期:2023年03月21日

周二

Tuesday

图片

“幼教资讯”栏目旨在传递来自国内外的学前教育资讯,追踪学前教育热点话题,及时了解学前教育相关理论研究、优秀实践经验、政策法规和学前教育专家学者权威解读,掌握学前教育资讯的第一手资料,推动理论与实践对话,致力为一线学前教育工作者、家长提供有助解决真实问题、易于理解的内容。





本期推荐



隐形的蹦极绳——依恋关系



你是否注意到一种自发游戏,蹦极宝宝(bungee-baby),它遍布在全世界各个公共场所。蹦极绳将母亲与孩子连接在一起,母亲在等候室或者游乐场想对固定的位置安顿下来,一开始,孩子还离母亲很近,慢慢地孩子会尽可能的远离母亲,独自游戏,直到他感到焦虑和恐惧,便乖乖回到母亲身边。这样时远时近的场景在母亲和孩子间反复、来回的出现,母亲和孩子之间好似有一根隐形的“蹦极绳”,牵连着彼此。

图片

/图片来源于百度

英国发展心理学家约翰 · 鲍比(John Bowlby)发现了“蹦极宝宝”的规律,他将其称为“依恋”(attachment)。为了对依恋关系有更清晰的了解,他从与母亲分离的儿童群体入手,观察这些孩子与母亲分离之后会发生什么,然后对这些观察结果加以解释,继而形成自己的理论。



约翰 · 鲍比受行为学研究的影响很大,他认为依恋的作用在于提供一种平衡,平衡婴儿对安全的需要和对探索经验的需要。从0-2岁期间,依恋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比较宽泛的阶段,最终达到“母亲——婴儿之间动态的平衡”。

(出生—6周)

前依恋期

通常从出生到6周的时间里,婴儿通过抓握、凝视、哭闹、微笑等与生俱来的信号吸引照护者的照顾和关爱,同时也从母亲那里获得食物和舒适抚慰。此时他们与主要照护者(通常来讲是妈妈)还尚未建立起依恋关系,如果把他们和母亲分开并不能造成任何不安,也不会介意被一个不熟悉的成人来照顾。

(6周—8个月)

依恋关系建立期

婴儿此时会更多的向熟悉的面孔微笑、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并且更容易被经常照料他们的照护者所抚慰。婴儿开始意识到他们的行为可以影响其周遭的人,对熟悉的人和不熟悉的人反应不同,开始有分离焦虑的苗头。

(6-8个月到18个月-2岁)

依恋关系确立期

婴儿此时会更多的向熟悉的面孔微笑、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并且更容易被经常照料他们的照护者所抚慰。婴儿开始意识到他们的行为可以影响其周遭的人,对熟悉的人和不熟悉的人反应不同,开始有分离焦虑的苗头。

18个月-2岁左右开始持续存在

互惠关系期

18-24个月及以后。幼儿开始形成和具备表象能力以及一定的语言能力,他们大脑中形成了母亲的表象,并将母亲视为独立个体,开始能够了解一部分父母离开和回归的原因,同时能够预测他们的回归时间。这些都有助于缓解分离焦虑。 幼儿和母亲之间形成更复杂的合作伙伴关系。他们可以和照护者进行谈判,通过请求等方式满足自身的愿望。也逐渐表现出更多的独立,并且同兄弟姐妹、祖父母等人建立了多个依恋关系。



父母不要觉得分离焦虑只有孩子才有。其实父母自己也有,孩子上幼儿园,对孩子心理的冲击固然很大,同时父母也会产生各种担心,焦虑。依恋关系是互相的,而且在父母和孩子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建立稳固的依恋关系会帮助孩子在和父母分离的时候仍能保持安全感。

图片



参考文献:

[1]《万千心理 · 改变儿童心理学的20项研究第二版)》/ 作者:(美)华莱士 · 狄克逊

[2] https://studiousguy.com/john-bowlby-attachment-theory/


图片

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本公众号因教学和传递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或选编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