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23年04月25日
周二
Tuesday
“幼教资讯”栏目旨在传递来自国内外的学前教育资讯,追踪学前教育热点话题,及时了解学前教育相关理论研究、优秀实践经验、政策法规和学前教育专家学者权威解读,掌握学前教育资讯的第一手资料,推动理论与实践对话,致力为一线学前教育工作者、家长提供有助解决真实问题、易于理解的内容。
小鸭子为什么会认错妈妈?
——洛伦茨印刻效应
个体出生后不久,会因为最初遇到的刺激或对象表现出一些固定的行为模式,这被称为“印刻效应”。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早提出印刻效应的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康德拉·洛伦茨(K.Z.Lorenz),他曾经做过一个经典的印刻实验。
洛伦茨用孵化器孵化了一群小鸭子,小鸭子出生后第一眼见到的是洛伦茨,它们把洛伦茨当成了自己的母亲,无论洛伦茨走到哪里,它们都会跟在他后面。见到自己真正的母亲,却不予理睬。受到惊吓时,小鸭子就会跑向洛伦茨。小鸭子对洛伦茨的“依恋”现象被称为“母亲印刻”,指的是动物把自己在出生后遇到的第一个对象当成母亲,并会对其产生偏好和追随反应。
印刻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洛伦茨还用其他动物做过这个实验,他发现鸟类的“母亲印刻”非常明显,比如小鸡、小鸟在孵化后10到16个小时内,就会出现这种现象;而哺乳动物的“母亲印刻”出现得比较晚,像小狗会在出生后3到7周才有这样的印刻行为。
临界期。指印刻只在出生后的极有限的期间内产生。
不可逆性。对被印刻的对象,决不会忘却。
后续发现性。印刻过程在行为发现之前业已完成。
超个体学习性。印刻是对超越了个体的种的主要特性作出的。
关键期(Critical Period)。个体生活中对印刻有最高敏感性的某一成熟时期。对某些物种,它还是印刻得以发生的唯一时期。
Lorenz在发现印刻现象时,就已经注意到印刻是在鸟雏孵化后不久发生的。他观察鸭雏在出壳后15小时左右是印刻发生的关键时刻,而且指出,只要印刻在关键期发生,实际上就是不可逆的了。
P.H.Gray(1958)报告过他亲自饲养大的豚鼠的印刻,他发现在第二天的后半日才是印刻发生的时间;而且印刻是永久性的,印刻了的豚鼠,在成熟后,都不与它们本种族的个体交配。
Hess(1972)实验地证明和探明了印刻关键期的存在。他发现幼雏刚出世不久或过久了都不会发生印刻。就鸭雏而论:在出壳后的13至16小时中,尾随某个运动物体的印刻现象可以达到最伏值。
洛伦茨将“印刻”最容易出现的这段时间称为关键期。在这期间,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会对自己在环境中接触到的第一个对象产生“母亲印刻”。但是如果过了关键期,“印刻”就很难起作用了。洛伦茨曾让刚孵化的小鸭子单独待着,过了1到2天,才让它接触对象,此时小鸭子就不会出现印刻行为,无论是鸭妈妈,还是洛伦茨都无法让它自动跟随。
Lorenz在发现印刻现象时,就已经注意到印刻是在鸟雏孵化后不久发生的。他观察鸭雏在出壳后15小时左右是印刻发生的关键时刻,而且指出,只要印刻在关键期发生,实际上就是不可逆的了。
虽然后来的科学家在人类身上还没有发现典型的印刻现象,没有发现错过某一时期就完全不能进行的学习。但就儿童的发展而言,某些学习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学习效果更好,更容易发挥个体的学习潜力,却是事实。
发展心理学家将动物的关键期概念引入儿童学习行为的研究领域,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同样存在关键期。这是个体生命早期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这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已有研究指出,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少年期以前是第二语言(主要是语音方面)学习及音乐听觉训练的关键期。
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本公众号因教学和传递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或选编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深圳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