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23年06月13日
周二
Tuesday
“幼教资讯”栏目旨在传递来自国内外的学前教育资讯,追踪学前教育热点话题,及时了解学前教育相关理论研究、优秀实践经验、政策法规和学前教育专家学者权威解读,掌握学前教育资讯的第一手资料,推动理论与实践对话,致力为一线学前教育工作者、家长提供有助解决真实问题、易于理解的内容。
一文带您了解儿童友好的内涵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是一扇窗口
投射出一座城市
对儿童的关怀,爱护
儿童友好
让我们的社区更美好
图片来源 | 网络
简言之,是为了保障和实现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为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适宜的政策、空间、环境和服务。
“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担负着对儿童未来发展的责任与使命。”
图片来源 | 网络
——从“人民至上”视角理解儿童工作,儿童友好体现的是把儿童的需求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
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通过儿童优先、儿童参与、儿童友好,进而实现家庭友好、工作友好、社会友好,让民生冷暖成为社会的价值共识和行动理念,提升城市的整体参与感和人民的生活幸福感。
——从“社会治理”视角寻求可持续发展,儿童友好是一种战略而系统的善治观。
把儿童友好的人本思维贯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构建以人为主体的发展格局,有助于科学解决老龄化加速、生育率低、家庭的社会依赖性强等社会问题,促进人口服务体系的完善,为社会治理开辟新发展路径。
——从“城市发展”视角践行高质量一体化,儿童友好城市的创建过程就是在发挥赋能城市的综合示范作用。
儿童及家庭对教育、健康、文化、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现实需要,将推动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形成有效的资源配置。以此为基础推进城市更新,引导和创造需求,有助于建立中国特色的儿童及家庭内需体系,进而促进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各地政府应以儿童友好城市的创建为契机,通过政策友好、服务友好、空间友好、环境友好、参与友好、产业友好等方面构建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友好施政体系。
——从“产业经济”视角谋划产业升级,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有助于打造儿童产业生态链。
我国的儿童产业集中度相对低,且缺乏系统的产业价值链。儿童友好城市和社区的建设,涉及儿童的吃、穿、住、用、行、学、医等各个领域,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优化转型,创造新的供需增长点,助力传统产业升级。
——从“中国特色”视角探索城市模式,需要因地制宜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儿童友好城市。
中国的城市化率和城镇化率呈上升趋势,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协调儿童需求与空间、服务、环境等要素的一体化发展,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现状和地域差异,基于本地经济、资源特点、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确定优先目标和重点领域,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行动方案和建设路径。
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是一个多元的话题,值得深入探讨,更值得多元探索。以新发展理念思考儿童友好,所涉及的不仅仅是城市物理空间的友好场景,更需要在政策、法律、福利、公共服务等方面系统配套,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共建、儿童参与的创建机制。
声明: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作者是中国儿童中心事业发展部负责人宗丽娜。本公众号因教学和传递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或选编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深圳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