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24年09月18日
为了更好地理解“三人行”课程中的师幼互动,我们需要提前理解“三人行”课程的组织形式,其核心组织形式为综合探究活动。
综合探究活动是深圳实验幼儿园在漫长的幼儿园课程改革过程中基于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而提出的“三人行”课程理念与方案教学融合下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三人行”课程理念对于方案教学的有效运用,更具有中华文化特色,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同时尊重每一位教师的教育观点与能力特点。幼儿在这种学习活动中,既有深入的自主探究,又有多元的合作探究;教师的定位是多元的,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与资源提供者。
杜威认为“problematic”(问题的)是促进儿童学习、组织建构知识的主要因素;儿童在与他人的对话、交流中,他们的想法、解决问题的思路会明确化和外显化,他们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监控。因此,在综合探究活动中,以探究的形式,教师引导幼儿亲自处理探究的全过程,包括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主题的实施以及最终的探究结果评估等环节,让幼儿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充分实现幼儿的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幼儿进行对话和交流,并作为一个合作者和参与者,以一种倾听、开放、接纳那些意料之外答案的态度,让幼儿通过对话和交流,更加明确自己的想法与思路,并提供证据进行解释,从而提高探究活动的质量。
综合探究活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以探究作为学习载体,凸显学习过程的重要性。
转变“教师教、幼儿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形成了以探究为载体,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探究全过程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幼儿自主探索活动任务、解决出现的问题以及最终形成探究成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而不再是以教师安排的已有知识作为学习的目标,更不是以教师要求为标准得到一致的结果,学习的重点不是学习结果而是学习过程。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以及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以自主学习为基本路径,有利于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
幼儿是整个探究过程的主体,幼儿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收集信息,设计方案,解决问题,从而完成探究形成成果。从探究前期的准备工作,到过程中的合作学习,再到最后的成果展示评估,幼儿始终是主体,教师不是教学的中心,而是幼儿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支持者和材料提供者。教师引导幼儿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创设支持幼儿探究学习的环境和材料,并且作为幼儿成果的重要评估者。从这三个方面来说,综合探究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保证了幼儿学习的主体地位。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提升学习的有效性。
一方面,在内容选择上,由以课堂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幼儿实际经验为中心,教师和幼儿共同确定探究主题,设计和制订探究的工作任务,而主题和任务往往基于幼儿的实际问题和现实情境。另一方面,在实施路径上,幼儿在探究实践过程中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的本质、原理,提出理论假设,从而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进行验证。这个过程是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循环往复的过程,并且最终形成具有实践意义的探究成果,提升学习的有效性。
综合探究活动在“三人行”课程理念指导下进一步凸显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与合作性,结合本土化实践,成为内涵丰富、特征鲜明、实践导向、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具体来说,它是围绕一个主题,不是单一的知识点,而展开的跨领域的综合性学习。学习过程有赖于教师、幼儿、家长的多方参与,通过共享资源、合作行动、分享经验、语言交流、自主表征等途径来完成。
深圳实验幼儿园
为孩子种下一生幸福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