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侨香部 >侨香新闻

“三人行”课程的组织形式——区域游戏活动

发表日期:2024年09月25日





区域游戏活动是幼儿主导的一种低结构学习活动形式,它是幼儿在室内空间范围内,自主选择、操作开展的游戏与学习活动,也称为活动区活动、区角活动等,是教师依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发展水平等因素,结合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正在进行的其他教育活动等,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和规划活动区域,投放适宜的活动材料,让幼儿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自主选择、操作探索,获得个性化学习与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区域游戏活动是“三人行”课程中幼儿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幼儿自主发现、持续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区域游戏的过程中,一方面,幼儿是自主的,自主选择、自主操作,按照自己的兴趣展开学习;另一方面,由于区域游戏活动过程的持续性与学习内容的深入性,幼儿会持续探究一个主题内容,为了解决这一探究主题中遇到的问题,不断使用各种策略、掌握系列技能以及拓展自己的经验。因此,“三人行”课程中区域游戏活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区域游戏活动可以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儿童时期重要的心理特点与学习品质之一。当幼儿展现出好奇心时,他们想让你知道自己想要探索和了解这个世界,这也证明了幼儿天生是研究者,他们会根据自身经验提出假设,再通过一系列实验活动验证心目中的假设。幼儿天生的好奇心,不仅需要我们的保护,更需要我们的挖掘与升华。

《有力的师幼互动》一书中提到,好奇是有力的互动的“邀请”,每天从早到晚,幼儿都在向你展现着他们的好奇心。这些时刻是进行有效互动的成熟时机,因为幼儿在这些时刻有动力、渴望去思考和学习。虽然教师不再做单纯的知识传递者——直接教会幼儿知识与技能,却要肩负起启发幼儿思考、帮助幼儿建立与周围世界联系的责任。教师要不断给幼儿提供材料、资源,在幼儿探索的过程中,倾听幼儿的表达,想办法让幼儿的探索不断深入开展下去。教师要不断地思考幼儿与材料的关系,帮助幼儿充分体验环境材料,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理论。

区域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有着自己独特的认知图式。他们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方式来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认知图式。这里的认知图式就是儿童的思维模式。同化是个体丰富已有认知经验的过程;顺应是个体打破原有认知图式,为适应外界环境而重构认知经验的过程。可以说幼儿天生是理论家,这些理论就是他们对世界的各种看法。这些看法与外界物质环境一致吗?幼儿一直在用他们的各种探究行为验证着这些理论。在区域游戏中这些探究行为的主题以一个个问题呈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幼儿不断同化与顺应自己认知图式的过程。当一个个问题被发现、被解决,他们的思维也就获得了积极主动的发展。

幼儿将在区域游戏的过程中,应用知识与技能,整合已有的认知经验。

 区域游戏活动不同于学科教学,它不会仅仅围绕某一个领域的内容展开学习活动,也不会仅仅是知识经验的模仿与习得,而是围绕幼儿真正感兴趣、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展开的。幼儿为了获得某一问题的答案,将会主动地应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经验。




END



深圳实验幼儿园

为孩子种下一生幸福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