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24年10月16日
探究准备期包含的主要内容是确立项目,选择合适的主题内容。这不仅为后续的深入探究和高质量师幼互动奠定了基础,更能对后续的学习带来很多的趣味和挑战。“三人行”课程在内容框架上对幼儿的学习拟定了三条线索,分别是自然、文化、社会。
在这一阶段,幼儿更像是信息的提供者,他们在日常生活、自主游戏中产生了大量的谈话、作品,呈现出对周围世界的关心和好奇。教师如同敏锐的信息捕捉者,通过观察、倾听等方式了解幼儿的兴趣,并通过专业的分析来明确活动开展的价值,以及后续活动开展的规划等,以实现资源的统整和探究活动的持续推进。
值得明确的是,综合探究活动不仅是基于幼儿的兴趣,而且应在确立项目之初厘清教师预设和幼儿生成的关系。教师在确立项目的环节,在师幼互动中对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做出及时、合理的价值判断,实现师幼共同学习、共同建构对世界的认识。
探 究 活 动 的 目 标 确 立。
在综合探究活动开展之初,教师需要对“三人行”课程开展的自然、文化、社会三条线索有明确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认真思考三条线索与课程培养目标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为后续高质量的师幼互动指明方向。在这一部分更多的是教师前期的思考,可以说只有教师有意识的思考,才能有后续有意图的互动,实现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见表)
“三人行”课程探究活动线索表
从表中可以发现,不同线索的主题有其重点对应的目标,教师在选择主题时应着重予以思考,并凸显不同类别主题的探究目标。有了对重点目标的思考,在后续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更能做到有的放矢。当然,综合探究活动作为综合性的活动,对幼儿的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逻辑关联能力、合作交往能力等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这些事件可以成为引发幼儿学习的契机。如,小二班开展了有关“地下水管的秘密”的活动,起因是幼儿园的地下水管爆裂了,施工人员留下的大坑引发了幼儿强烈的探索兴趣;中二班开展了有关“乌龟”的活动,起因是庭院的水池里新放了几只乌龟,引起了幼儿好奇的围观。
主题的最初印象还有可能来自其他原因,其中包括触发教师灵感的某些事件。如,教师在乘坐地铁十班的路上,突然想到如果做一个与地铁有于是在关的项目是否会引发幼儿的兴趣,随后该教师在班上向幼儿和教师进行了解,从而促成了一个新的综合探究活动的产生。
深圳实验幼儿园
为孩子种下一生幸福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