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家园共育 >家长之家

试试一种新鲜的“陪伴” | 协同育人

发表日期:2024年10月24日







  试试新鲜的“陪伴 




在有孩子之前,常常听人提起“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年轻的我总觉得就是陪孩子玩,给时间,给情绪价值,和他们待在一起。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看他从一个“外星人”逐步成长为一个会表达,有反馈的“地球人”,我开始对“陪伴”有了新的看法


大多时候,做父母的很想把自己眼界和能力范围内的东西,捧在手里,端到孩子面前,说:收下,拿着,这是最好的,这是为你好的!想想各种培训班,各种物质的、精神的准备,都如此。可有时候越是如此,有时候孩子反而不领情似的,他未必想要这些”最好的“,这样一来,难免鸡飞狗跳,双方都伤心抓狂。


现在我更喜欢仅仅是陪伴在他身边,如果我觉得什么是好的,我就会在孩子的身边默默地做,甚至不是那么有存在感,我等他发现我,靠近我,等他想要来了解,反而更有趣。比如我一直希望孩子能够喜欢一些艺术相关的内容,就像音乐,也研究过怎么激发他对音乐热情,虽然还没去报学习班,但是也经常刻意的放古典乐给他,甚至拉着他非要唱歌跳舞。

最近我喜欢上了弹吉他,从最初的开始学起。晚上家里的场景经常是这样:孩子搭积木,画画,我就在一旁练琴,老师要求我边弹边唱谱,我就把音符一个个唱出来。有时候这个家伙会跑过来“捣乱”,拨弄下琴弦,拍拍琴面,通常我会继续练习,或者干脆挠他痒痒。有一次,孩子走过来,没有捣乱,而是很好奇的问,“sao“到底是什么,我就在吉他上把高音sao弹唱了一次,他很自然的跟着唱了一次,然后我俩就一起把我目前会谈的所有音符唱了一遍,不过瘾,又唱了一遍,最后我还播放了《音乐之声》那段”do re mi“。我们一起唱着最简单的音符的时候,那一瞬间,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永恒,让我庆幸自己把他带到了这个世界上来



这种陪伴并不是单向的,其实是我们在互相陪伴,作为妈妈,我希望他能够对音乐产生兴趣,那么先由我自己来爱上音乐吧,让他走近我,让他掌握节奏。如果他最终没有兴趣,我想也没关系,在这种陪伴里,我们彼此传递情感,共同成长。













“卷“是这个时代特有的旋律,我也担忧过,如果他并不符合这种旋律怎么办,如果他成绩不好,为此感到沮丧怎么办,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作为父母怎么知道给他的什么是最好的?

最后我说服自己,就让他做一个热爱阅读,热爱运动的孩子,在此之余如果再能对艺术产生兴趣就十分知足了,至于学习成绩、竞争力等等这些标准,我希望我们俩都可以看淡一些,话说回来,一个爱阅读,爱运动又愿意接触艺术的人,他的人生会糟糕到哪里去呢?






每天晚上,我自己也会选想看的书,我们坐一起,或者一起读,或者各看各的;他常常目送我去运动,或者我们一起去游泳,未来可能会一起骑车、踢球;我会继续把琴学下去,我期待我弹奏他熟悉的曲调,他会愿意唱起来,或者哪一天他也提出来想学一样乐器……就像实验幼儿园那句我最喜欢的话“播下一颗种子”,对,不是栽种一棵树苗,而是种子,种子是不功利的,甚至是随机的,你不知道哪颗种子会发芽,也不知道它将会何时何地发芽,但是播下它,等待和观察这个过程多么有趣,这不就是陪伴嘛?未来无论哪颗种子发芽了,都是我们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END

文  稿|深圳实验幼儿园侨香部中二班戴自均妈妈

初  审|孙攀登

责  编|任星亭

终  审|李明洁



   版权声明  

©

本文为深圳实验幼儿园微信平台原创,

版权归本平台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进行抄袭、洗稿,

否则,本平台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深圳实验幼儿园

为孩子种下一生幸福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