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侨香部 >侨香新闻

深圳实验幼儿园融合教育 | 园家社协同育人体系助力特需儿童高质量成长

发表日期:2024年12月06日

融合教育
深圳实验幼儿园



融合教育实施成果与创新经验分享






深圳在推动幼儿园融合教育的道路上,深圳实验幼儿园通过建立园家社协同育人体系,已成功帮助多名特需儿童实现自我成长。12月5日我园张筱烨老师在2024年深圳市学前融合教育专业支持工作交流总结会上分享了这一体系在实际应用中的成果,并展示了特需儿童在教育模式支持下取得的显著进步。

深圳实验幼儿园一直致力于心理健康和融合教育的探索与实施,我园现有2名专职融合教师,26名心理咨询师证书持有者,以及8名中级心理健康教育证书教师。秉持“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幸福的种子;每颗种子都是一个多彩的世界”的教育理念,尊重、接纳和关爱每个孩子,特别是特需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园家社协同育人体系,推动高质量融合教育



作为广东省随班就读示范园,深圳实验幼儿园自2021年起启动了融合教育模式,经过三年的实践与探索,成功打造了园家社“三人行”协同育人课程体系。该体系强调幼儿园、家庭与社会三方合作,形成了支持特需儿童全面发展的“育人同心圆”协同育人机制。该模式重视不同教育主体在协同育人中的作用,特别是在家园、社区及研究支持等方面,推动了融合教育的高效开展。

深圳实验幼儿园在实际操作中,结合特需儿童的个体差异,形成了“六步”班级干预流程,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宜的支持下获得全面发展。此次分享的典型案例便是“木木”小朋友的成长故事。


木木案例:从家长怀疑到全力配合

木木是实验幼儿园大班的一名特需儿童,今年5岁7个月。木木在小班时表现出明显的挑战性行为,如难以安静参加集体活动,情绪波动较大,甚至破坏班级物品。班级老师尽管具备一定的心理学背景,但在高师生配比的情况下,无法有效应对木木的高频挑战行为。


为了帮助木木,幼儿园启动了六步干预流程:从初步筛查到家园访谈,再到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和实施针对性干预,最终形成了全园、家庭及社会各方合作的支持体系。通过定期的家园沟通,特别是与父母的深入交流,家长逐步从最初的怀疑转变为积极配合,为木木的融入和成长创造了有力条件。


木木的父母起初对孩子的行为问题并不理解,认为木木只是“调皮”而已。然而,在一系列沟通后,父母意识到木木的行为背后可能存在更深层次的教育需求,并最终同意加入融合教育项目。此后,木木的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干预措施,主动参与家园互动,最终木木在情绪调节、安坐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融合教育成效显著,园家社协作共促成长



经过一年的干预,木木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首先,他的安坐能力明显提升,可以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独立安静坐下超过15分钟。其次,木木在情绪表达与调节上有了更大的改善,学会了通过语言表达不满,能够使用恰当的方式平复情绪,行为与情绪控制能力得到了增强。最重要的是,木木能够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与同伴们建立了友好关系。

与此同时,木木的父母也发生了积极变化。最初,他们对融合教育项目持怀疑态度,甚至回避与学校的沟通。然而,在与学校的深入交流和木木逐步改善的情况下,父母不仅认可并支持该项目,还主动为木木报名了额外的影子老师课程。家园沟通的转变,以及父母在养育中的积极参与,为木木的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融合教育的未来展望

在活动中,厦门市教科院的李玉影教授对我们的分享内容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我们园所提出的“六步”班级干预流程步骤清晰、易于操作、实施便捷,值得广泛推广。会场下的老师们也以热烈的掌声回应。

深圳实验幼儿园的实践证明,融合教育并非一蹴而就的任务,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的持续努力与支持。融合教育的成功不仅依赖于幼儿园的专业性,还需要家长的理解与配合,以及社会专业资源的支持。通过将园家社协同育人机制融入教育过程,深圳实验幼儿园为特需儿童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支持体系,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主流教育。

展望未来,实验幼儿园将继续推动融合教育的深化实施,进一步探索如何整合社会资源,提升教育质量,并通过园家社三方合作,共同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公平、优质的教育。



深圳实验幼儿园将继续坚持“全纳教育”的理念,在未来的发展中积极推动融合教育的高质量开展,确保每一个孩子,无论是有特殊需求的还是普通孩子,都能在爱与关怀中茁壮成长。




END







深圳实验幼儿园

为孩子种下一生幸福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