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16年11月25日
“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与生活、游戏之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以上规定为幼儿园活动的组织提供了最为基本的参照。为了落实“三人行”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在长期的实践当中,深圳实验幼儿园总结并整理了幼儿在幼儿园所进行的活动组织形式。随后几期的“三人行”课程的介绍,我们将重点介绍“三人行”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下面是课程组织与实施中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幼儿的学习活动是幼儿建构自己经验的主要活动。虞永平指出,幼儿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幼儿多感官参与的与其他情境因素相互作用的活动。在这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活动材料的性质和幼儿需要的性质直接决定了学习活动的性质和特点。学习活动作为实现培养有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能力幼儿的主要活动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三人行”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认为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建构与社会建构为主的。即幼儿即通过自主的探索获得经验的提升,同时也通过与社会或者交往的方式与他人产生互动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经验。同时,实验幼儿园在不断的探索和发展中也总结了经验,形成了一种高结构和低结构化相结合的课程组织形式,以“项目合作学习为主,区域活动为辅,学科活动补充”为主要特征。在这样的形式下,即满足了幼儿自主探索提升经验的需要,同时也为幼儿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与帮助。
首先,项目合作学习是我园在“三人行”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通过不断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根据我园园本特色而制定的特色的学习活动的组织途径。它指的是围绕一个项目,而不是一个知识点,展开跨领域的综合性学习。学习过程有赖于家长、幼儿和教师的多方参与。通过共享资源、分享经验、语言交流、自主表征来完成学习。这样的学习活动的组织,能真正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让儿童深切体会到知识技能和自己生活的内在联系与意义,从而让知识“活起来”。同时也兼顾了我们在学习活动中对自主建构和社会建构共同看中的要求。(这一部分将在以后课程推广的文章中做重点介绍和分析)。
其次,区域活动是幼儿与环境材料互动,自主建构、重构区域的学习活动。为了让区域活动进行能够更加完整有序,区域活动的进行由“选择环节,操作环节,整理环节,回顾环节”四个环节组成,这四个环节紧密相联,一环扣一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同时,为了最大的发挥区域活动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不断的探索当中,我们形成了小班以班级资源为中心进行的区域活动,中班以年级资源为中心进行的区域活动,大班以全园资源为中心的社会交往日活动。
第三,幼儿园学科活动是对幼儿学习的补充和平衡,是教师与幼儿的一种互动形式。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和学习发生在两种学习的转换之中,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是在成人或者更有能力的同伴的帮助下能够达到的水平。通过与教师的互动,儿童可以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教师要使用语言和各种非语言教授策略来促进儿童的学习。实验幼儿园的课程组织是高结构与低结构相结合的一种组织形式,为了让组织的形式更加丰富,园所也充分的重视学科、领域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学科教学为主要形式开展的领域有:音乐、艺术、体育、绘本教学、科学实验。